這讓李基一下子就看得入迷了起來,一連三日都在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其中的知識,并且不斷地嘗試運用其中的規律來推演未來的氣象變化。
對此,跟在李基左右的郭嘉不禁有些擔心起來。
盡管李基聲稱自己不會受到《太平清領書》的蠱惑,但是眼下的狀態反倒更像是入了迷似的,甚至罕見地主動休沐了兩天在家中研究《太平清領書》。
就在郭嘉猶豫是否要將此事稟報給劉備,讓劉備親自來了解一番情況之時。
第四日清晨,郭嘉便發現李基早早便在焚燒著那三卷竹簡。
“先生,你這是?”郭嘉有些詫異地問道。
“《太平清領書》的精華已被吾記住,此書留于世或有隱患,不如焚燒之。之后,我再以于吉之名重寫一卷去了其中充滿蠱惑性的鬼神之說的《太平清領書》就是了,如此也不算負了于吉的授業之恩,且更利于此書流傳后世。”
李基平靜地說著,一點點地看著眼前的三卷竹簡在火盆之中徹底化為灰燼,心中倒是生出幾分感嘆。
或許,最初于吉研究天象變化,料想是為了更好的裝神弄鬼,假以呼風喚雨之名廣納信徒。
然而,于吉恐怕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是,這些學識到了李基的手中會被發揮到什么程度。
就算是李基評價自己,那也是:‘人形氣象臺,不外如是也’。
尤其是李基所具備的“計謀模擬器”,同樣也能夠對氣象進行推演計算,這便讓李基在天象方面已經達成了一種演義之中諸葛亮能做得的,李基同樣也能做到。
諸葛亮所做不到的天象判斷,李基同樣能對天象做出準確判斷的程度。
待那三卷竹簡在火盆之中完全化為灰燼,李基方才往外走去,準備到府衙之中點卯。
不過,李基剛剛走到門外之時,目光掃了一眼天空,轉而卻是對郭嘉開口道。
“奉孝,將雨具帶上,稍后有雨。”
“有雨?”
郭嘉看著天清氣朗的天空,頓生疑惑。
盡管如今是九月,天氣多變,時常就有傾盆大雨,但是郭嘉如何都看不出不久后就會降雨。
不過聽著李基那相當篤定的語氣,郭嘉還是將雨具帶上,然后便兩人結伴步行往著府衙的方向走去。
不得不說,吳縣比之兩個月前,明顯又繁華了不少,便是連商賈都明顯變多了。
只是,就在李基即將走到府衙之前,天色驟變,甚至讓人來不及做出絲毫的反應。
盡管上空依然是晴天,但卻是降下了一陣急促的雨水,驚得街道上的行人紛紛躲到兩側房檐避雨。
這反倒是顯得街道之上唯一帶著雨具的李基與郭嘉格外突出,依然不急不緩地往著府衙走去。
而在李基抵達府衙點卯之后,略微思索一下,道。
“奉孝,你且帶著雨具在門口處等待一陣,這一場雨來得甚急,主公、子仲、元嘆等人坐馬車來府衙未必會隨身帶著雨具。”
“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