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享受了漢人的飲食后,這些山越壯士可謂是一吃一個不吱聲,再吃也不知山中路。
尤其是吳郡的漁業以及腌制技術都發展起來后,有濃濃鹽味的魚肉在這個時代對于底層百姓而言可謂是難以想象的美味佳肴。
尤其是山越壯士們,那更是吃得嗷嗷叫。
畢竟,對于過去的山越壯士們而言,他們在山中想要補充鹽分,往往是直接去舔巖板的。
什么精鹽、細鹽的,想都不要想。
當然,吳郡掌握了海鹽技術之事本質上是違反了大漢的鹽鐵官營制度的,自然是被李基列為機密的,不會泄露給盧植。
吳郡絕對沒有任何私自制鹽販鹽的行為,吳郡僅僅是掌握了一種晾曬保存海魚的技術。
至于海魚很咸且有一定的鹽分,那完全就是海魚自帶的。
且為了避免引起朝廷的注意,李基還放出了不少流言,聲稱海魚的咸味都是海魚接觸海水過多所形成的一種特殊雜質,對人體無害,但是并非是鹽。
如此一來,世家豪族們自然不會對這種糟糠食物產生什么研究興趣,反而鄙夷此乃普通百姓用以自我安慰吃上了鹽的法子。
而這種流言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并沒有什么影響。
首先腌制海魚的價格低廉,本身便是普通百姓常年難吃一次的肉,其中還蘊含著與鹽類型的咸味,這已經足夠被無數百姓為之追捧了。
就連大漢百姓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山越壯士又如何能夠抵達這種誘惑?
因此,掙積分為部落換取技術,為家人換些咸魚帶回去,這一質樸的想法在李基看來或許有幾分離譜,但卻當真變成不少山越壯士們前往吳郡的美好期望。
等盧植略有些籠統地聽完后,依然覺得頗為不可思議。
直至馬車從那一群山越壯士旁經過,那群山越壯士依然自顧自地往前走著,盧植方才徹底相信那一群山越人并非是偷偷潛伏進來的。
“那吳郡又是如何分辨這些山越人是進吳郡充當勞力的,還是心懷歹意的?”盧植皺著眉地問了一句,顯然意識到了其中所蘊含的隱患。
“每個人山越壯士進入吳郡之前,都需要在富春山之中進行登記造冊且會發放身份木牌,每次進城同樣也是需要進行查驗的。”
頓了頓,李基接著主動開口說道。
“不少山越之人性格確實蠻橫無禮,又不懂我大漢禮儀,初期也確實發生了不少矛盾沖突。”
“那子坤是如何解決的?”盧植問道。
“吳郡官府對相應的山越人處罰之余,更會通過減少限制發放給相應山越部落可進入吳郡勞作的名額來進一步責罰。”
說到這里,李基儒雅溫和地一笑,道。
“相對于漢人的直接管束,無疑是來自于出身部落的管理和警告更為有效,且這也會讓那些山越壯士更為重視這個名額的珍貴程度。”
“如此一來二去,再樹立了幾個典型之后,那些山越壯士自然不敢輕犯大漢律法。”(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