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李基大袖一揮,朗聲道。
“主公可待洛陽消息至,若董賊當真劫奪國柄,妄行廢立之事!主公宜即可修書于牧守四方之漢室宗親劉虞、劉焉、劉表,號召四方宗親斥責討伐董賊!”
劉備的眉頭一皺,有些懷疑地開口問道。
“這?可行否?”
不怪劉備猶豫,實乃號召掌握四方重兵的宗親州牧討伐董卓,一個不妥,那便是與叛逆無異。
“只要能說服幽州牧劉伯安支持,那便是大義在我。”李基答道。
劉虞的地位,在一眾漢室宗親之中可謂無人能比。
劉虞此前便為宗正,又遷為幽州牧,大敗烏桓之后,更是被先帝劉宏加封為三公太尉。
而某種意義上,漢室劉家便是整個大漢最大的世家。
劉虞作為漢室中最為德高望重的族老,如今族長變更之事為外人操持控制,劉虞只要愿意出聲斥劉協為董賊所扶的偽帝,四方漢室宗親當進京勤王,匡扶劉辯復坐帝位。
那么于理于義,只會在劉,而不會在董。
甚至,這比之原軌跡之中,曹操所傳于四方號召諸侯勤王的矯詔要有說服力得多,亦只會更讓天下人信服。
且如此一來比原軌跡之中還多了一個好處!
即便天下人人皆知董卓乃是把持朝政,禍亂大漢的賊子,但董卓眼下所代表的無疑是大漢朝廷。
而原軌跡之中以著袁紹為首的眾多諸侯所組成的盟軍,本質上仍然是代表著地方。
不管是討董盟軍擊敗董卓,又或是董卓遷都西安,這都是向天下人傳遞出一個信號,那就是大漢朝廷不敵地方勢力,這對于漢室的打擊程度尤重于董卓之禍。
作為朝廷,腐敗暴虐未必會滅亡,但衰敗虛弱必會導致滅亡。
因此,若是能以劉虞名義號召四方宗親聯合地方諸侯討董,那么起碼能給大漢留下一絲遮羞布。
即便大漢朝廷不敵,那也是不敵于漢室宗親手中,并不代表漢室已衰敗到了極點,
而劉備斟酌了片刻,在李基一點點地分析出此舉利弊之后,明白或許這是眼下作為漢室宗親盡可能保存一絲大漢顏面的法子之一。
除此之外,盡去僥幸之心的劉備開始召集麾下文吏武將,開始在吳郡之中全力整軍以及籌備各類軍械物資,以應對似乎已經迫在眉睫的大亂之世。
只是,在以著張昭、張纮為首的江東世家官吏,看著在會議上依然穩坐在劉備次座的李基之時,不少人的臉色都有些難看。
而在張纮以著眼神的示意下,一個陪于末座的小吏驟然出聲道了一句。
“此為吳郡之議,昭亭侯何在于此?”
此言一出,正廳之中的聲音都為之靜了一陣。
旋即,以著關羽、張飛為首的武將紛紛向那個小吏投去了視線,嚇得那個小吏當場便是兩股戰戰,連忙解釋道。
“屬下就是疑惑……”(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