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操自然不會放過這么一個與諸侯們交好,且宣揚名聲的機會。
因此,在收到《討國賊檄文》后,曹操便是主動地在酸棗開始建立營寨,以迎各方諸侯前來結盟。
每有一路諸侯抵達,曹操每必親迎之,且輔以安營存糧。
而隨著抵達酸棗的諸侯變多,也幾乎是肉眼可見地變得熱鬧起來,其中更是不乏諸侯之間的相互試探以及交好。
只是,劉虞的號召力顯然并非原軌跡之中的曹操可比。
一路路諸侯不斷抵達,所率兵馬數量亦是各不相同。
多者有數萬,少則只有一兩千的也不在少數。
這讓導致原本曹操提前所立的營寨變得相當擁擠不堪,甚至就算是以著曹操的能力調和四方,營寨之中各方勢力的大小摩擦亦是不斷。
而曹操僅有名聲卻無威望,根本就不足以服眾,且曹操根本也不愿意當這么一個惡人。
直至袁紹率軍抵達酸棗,被曹操迎入營寨之后,曹操當即便是面露苦色地朝著袁紹大吐苦水。
袁紹聽聞此事,朗聲道。
“阿瞞,這不過是小事耳,何至于如此苦惱?”
“還請本初教我。”曹操答道。
威儀十足的袁紹頗有幾分盟主的自覺,朗朗而道。
“此事易耳,此番響應太尉號召征討董賊,乃是為大義而來,且董賊麾下有并州、涼州以及司隸三州精銳,甚是強悍。”
“若是一般烏合之眾,恐怕非但不能有所助力,反而會被一擊而潰,壞了盟友的陣勢。”
“故以,為大計而慮,亦為了保全那些忠勇之士,宜篩選可入營寨結盟者為主力。”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喜意,然后又故意請教道。
“本初覺得如何篩選之?”
“嗯……”
袁紹沉吟了一下,道。
“所率兵力過萬者,可入營寨;不足一萬者,便可在酸棗他處自行結營,而后待盟軍西進討賊之時,隨行于后,以作援軍聲勢即可。”
此言一出,曹操的臉色頓時就黑了幾分,萬萬沒想到袁紹所定的標準居然這么狠。
畢竟,曹操如今麾下亦沒有一萬兵馬。
如此說來,第一個要被踢出營寨,徹底遠離盟軍中心的便是他曹孟德。
這讓曹操不禁懷疑袁紹所提的這個條件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
ps:過渡章節可太難寫了,需要顧及描述各方動向與反應。(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