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吳郡、會稽郡的世家對于李基可謂是又敬又懼,只要李基在吳郡的一天,就讓兩地僅存的世家本能地夾著尾巴做人。
直至顧雍離開吳郡,推舉了張昭代為協助李基處理吳郡之中的大小政務,甚至在不久之后,就連李基本人都離開了吳郡,遠渡重洋前往瀛洲。
這也讓吳郡、會稽郡,乃至于整個揚州的世家都看到了希望所在。
與已經對李基崇敬有加,且雙方還有著蔡邕這一層關系的顧雍不同,張昭原本乃是徐州彭城一個小世家出身。
這便是讓揚州世家看到了拉攏張昭,讓張昭同為揚州世家一份子的希望。
結果,也正如揚州世家所希望的那樣,本就是小世家出身的張昭對于揚州世家并不抗拒。
通過聯姻娶妻的方式,張昭迅速地被揚州世家所接納,且迅速地成為了揚州世家在劉備集團之中的代言人。
為了鞏固地位,張昭還從徐州拉來了自己的遠方族弟與至交好友張纮一并融入揚州世家,且兩人相互協作之下,迅速地在劉備集團之中徹底站穩腳跟。
然而,還不等張昭、張纮在揚州世家的鼎力支持下,徹底在劉備集團之中占據極重的話語權。
隨著李基從海外歸來,重新又坐上了郡丞的位置……
不管是張昭、張纮,還是諸多由于張昭、張纮的存在而對劉備開始投資的揚州世家,只覺得天都塌了。
明明在李基不在的日子里,張昭、張纮也可謂是兢兢業業地輔助劉備治理吳郡。
除了張昭、張纮偶爾需要回饋一下世家之外,張昭、張纮自認也不曾懈怠過一分,且整個吳郡幾乎也是在這兩年間以著肉眼可見的速度繁榮起來。
這讓張昭、張纮自覺以貢獻能力而論,已不在李基之下。
然而,事實卻是給了張昭、張纮一個沉重的打擊,兩年多以來兢兢業業所做的功績,最后換來的卻是李基一句輕描淡寫的“還不錯”。
就仿佛這些功勞都是李基的……
開什么玩笑?!
只是,身為主公的劉備反而覺得理所當然,對于消失了兩年有余的李基再度以大權相托。
然后,李基則是以著極其強硬的手腕,直接對劉備治下進行軍政改革。
良田造冊、戶籍登記、推行軍戶……
這一樁樁的改革,卻是對于這幾年間暗戳戳地在吳郡、會稽郡兩地收了不少黑戶,以及暗中開發了不少良田的世家一個沉重打擊。
盡做了他人嫁衣的張昭、張纮以及一眾世家,如何能夠甘心?
更重要的是,倘若只是一時的損失,世家們還能忍耐下去,但以著當下的趨勢,卻是李基只要一日大權在握。
那么在劉備治下,世家就能與平民享有越來越接近的“公平”。
可世家想要的壓根就是“特權”,而并非是“公平”!
政治、土地、教育、律法……
這些原本世家相對于平民所享有的特權,在劉備治下幾乎是在一點點地被瓦解。(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