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大袖一揮,這卻也是他首次在外人面前指點江山,談論計策。
這讓周瑜一時情難自禁之下,大有幾分英姿勃發,慷慨激昂的感覺,道。
“廬江形勢亦是如此,一味堵塞必有疏漏,若想阻止一部分狗急跳墻的廬江世家外逃,當下卻也是堵不如疏。”
“長江渡口放開便是了,兄長只需迅速以雷霆之勢控制廬江治所舒縣,以分兵兩千駐守其中即可。”
“而后,兄長再率一部精銳多立旗幟,巡視廬江各處城池,以威壓人,且每途徑一處貼出告示,對當地百姓、世家表明秋毫無犯的態度。”
“甚至兄長還可趁機迎娶廬江一世家女為妻妾,以做親近之態,如此一番恩威并施下來,既足以暫安民心,又可使廬江世家心懷觀望態勢而不會輕易外逃。”
“屆時,再有我廬江周氏之配合,憑借著兄長的權謀手腕,廬江世家不過是兄長的掌中螞蚱罷了。”
原本聽得津津有味的孫策,聽到最后不禁懵了一下。
‘我的權謀手腕?’
孫策好歹也是跟了李基多年,年少之時立志要跟隨李基學習用計設謀,但來自天賦的沉重打擊,讓孫策認清了什么是現實。
學不會,就是學不會……
不過盡管孫策對于如何用計始終難以掌握精髓,但是孫策對于計謀是否具備可行性,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卻也已經能做出精準的判斷。
適才周瑜所道出的計謀,孫策幾乎是要忍不住撫掌而贊,就是周瑜最后一句夸贊,愣是讓孫策想不出自己的權謀手腕在哪?
孫策自認武力手腕那必然是有的,但權謀手腕……
“咳咳,瑜弟過譽了。”
孫策也不是什么厚臉皮之人,且相當有著自知之明,轉而道。
“不過瑜弟所言正合我意,那便如此而為。”
盡管與周瑜相交不足一個時辰,但孫策相信自己的判斷,周瑜所設之謀比自己原本的打算要高明得多。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控制廬江郡治所后四處巡視,威懾不軌之徒。
而孫策的行事風格更是盡顯“雷厲風行”四字,當即除了留下五百人謹守襄安津,直接便是率領全軍直奔著舒縣的方向而去。
這一幕落在周瑜眼中,自然是不會認為孫策會直接相信剛剛結識不到一個時辰之人,且頃刻間就做出決定,將對方的建言當做行軍方略。
因此,周瑜只以為孫策本身便是如此所想,雙方不經意間想法雷同罷了。
……
而也就孫策攻略廬江郡的同時,孫堅率領著麾下兵馬一路從司隸幾乎是不敢如何過多停歇地往長沙方向行軍。
多日的急行軍,讓孫堅麾下兵馬幾乎盡是疲乏不堪,士氣低落,逃兵更是頻頻出現……(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