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的眼睛一斜,冷哼一聲,答道。“此乃丞相原話,維不敢擅改一字。”
如此隱有蔑視的態度,反倒是張魯深信不疑,整個人反倒是顯得躊躕猶豫了起來。
而顧維以言語逼迫至此,反倒沒有急著繼續開口。
適才所言,確實是顧維從李基口中所聽來的評價。
漢中這一地,有天險,于司隸、涼州、益州而言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李基倒未曾如何看重漢中這兵寡地少的地方,除卻了張魯的態度不易拉攏外,更重要的是北伐大略無須途徑漢中。
而待北伐一成,漢中之地不過是傳令可定,無須耗費一兵一卒。
因此,此前在劉璋徹底倒向劉備,張魯便很是識趣地縮回了漢中,李基以朝廷名義往漢中遣使試探了一番張魯的態度,張魯都是一副模棱兩可的待價而沽模樣后。
李基也便沒有為張魯多費什么心思,且有益州劉璋在南威脅張魯,也不怕張魯從南陽郡出兵偷襲后方。
如今,本就是為了前往西涼請馬騰出兵的顧維,反倒想要順勢為丞相解決了漢中這一小疾。
且一旦張魯在此刻徹底倒向大漢,不僅能與馬騰組成聯軍一同進逼司隸,還徹底打通益州通往司隸的通道。
更重要的是,在張魯不惜親至陽平關之時,顧維就已然摸清了張魯的態度,方才有了適才的一番以命相逼的做派。
事已至此,此刻擺在本想保持中立的張魯面前的選擇唯有兩個:要么背負謀害漢使之名,要么出兵司隸討呂。
思慮良久的張魯驟然感受一陣涼風灌入袖中,后背也是隨之一陣發涼,這才感覺天色已暗,自己渾身也似是出了一層細汗。
而顧維也適時地凝眸質問道。
“出兵否”
張魯張了張嘴,心中有一百個不情愿出兵,但也明白對于自己而言沒有拒絕的余地。
此前朝廷的試探,還能托病什么的推脫過去,但如今顧維就在眼前,不管是顧維是真的打算自盡還是裝個樣子,一旦拒絕,漢中也再難獨善其身。
更重要的是,張魯得知了丞相對于政教合一有些不喜,但對于自己多年來所施行的仁政頗為贊賞,這也是張魯愿意重回大漢懷抱的些許底氣所在。
但得丞相三分青睞,足可保不會因與劉焉父子的矛盾而遭到了清算。
“我愿助漢討賊,但有三個不情之請……”
不給張魯說完的機會,顧維就豁然起身,打斷道。“待立下功績,丞相自然會看見,大王也會看見,屆時有何請求再上奏便是了。”
這輕蔑的態度,讓楊任等將領忍不住頗為惱怒,但張魯反倒是生出了幾分安心的感覺。
若是顧維當真現下就與自己細細商談各種條件,張魯既要擔憂顧維能否做主,更是擔驚受怕會不會被秋后算賬。
畢竟,在不喜漢室的張魯看來,玩文字游戲那也是老劉家的傳統了。
昔日,高祖皇帝還曾向淮陰侯許下“三不殺,五不死”之諾,結果一代兵仙硬生生被宮女用竹竿捅死了。
顧維這沒有當場許下什么承諾,張魯感覺這起碼說明沒有敷衍蒙騙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