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這幽州一亂,對于李基的安排無疑是影響頗大的。
“孔明所說正是吾所慮也,諸位以為如何是好”李基開口問道。
不救幽州,就怕公孫瓚那性格過度逞強,即便是形勢不妙,礙于面子也沒有及時傳信求救。
一旦幽州淪陷于異族鐵蹄,再想派兵去救,那無疑是來不及了。
若救幽州,朝廷倒還有幾分余力,只需傳書回壽春派遣一支船隊北上就是了。
可一旦抽調兵馬北上幽州,官渡之戰出現了什么變故,后方再想調動兵馬來援可就千難萬難了。
此言一出,帳內一眾謀士面露思慮,卻也是難以做出選擇。
就在此時,一道身影匆匆沖入帳內,赫然是本該隨趙云出征的郭嘉。
論對幽州與公孫瓚的了解,當數劉虞、趙云與郭嘉三人為最。
因此,在召開軍議之前,李基就派人去緊急將暫在中牟縣休整的郭嘉給召了回來。
而郭嘉見眾人一副肅然的模樣,詢問了一番緣由后,幾乎是毫不猶豫地答道。
“不救!”
“為何”龐統問道。
郭嘉笑了笑,調侃道。
“諸位縱是小看白馬將軍,為何要小看幽燕男兒”
頓了頓,郭嘉的神色一肅,多了幾分正色地解釋了起來。
“白馬將軍不僅已然從界橋之敗中振作了起來,甚至暗中摩拳擦掌地整軍備戰多時,就為了再度南下征伐冀州一雪前恥。”
“而幽州境內的烏桓人脊骨斷了十年,縱使有多個塞外烏桓部落相助,又豈是一朝就能直起來的”
“依我之見,反倒需要擔心的是白馬將軍止不住殺心,趁機大開殺戒徹底了屠滅烏桓一族,使得我大漢少了一群養馬奴。”
郭嘉的這一論斷,令帳中諸多未曾見過公孫瓚的參謀們頗為詫異。
不過,李基倒是不懷疑公孫瓚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
內戰,公孫瓚干不過袁紹不假,但也得看對手是誰,公孫瓚生生吃了多少計謀才有了界橋慘敗。
外戰,那無疑是公孫瓚的舒適區。
李基所擔憂的更多是公孫瓚的狀態,這一點不是親眼目睹很難做出準確判斷,因此李基繼續追問了一句。
“對于公孫將軍的狀態,奉孝可有足夠的了解”
“事關幽州安危與北伐成敗,嘉不敢有一絲夸大。”郭嘉答道。
這也讓李基臉上多了一絲笑容,算是聽到了一個壞消息中的好消息。
只要能保證幽州無恙,那么北伐即便少了公孫瓚這一支助力,也影響不了局勢的傾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