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宣政殿。
朱元璋翻著奏章。
太子朱標隨侍左右。
依然是樸實無華,觀政學習的一天。
老朱一時間有些心緒不寧。
跟其他人每天打完卡上完班不同,老朱這個班上的可謂辛苦至極,每天奏章都沒完沒了地來.
除了大明各個行政地區的奏章之外,還包括六部、三司等等行政衙門的,每天的工作是根本忙都忙不完的,即便是有幾個大學士幫他,也還是杯水車薪。
不過讓朱元璋一直心緒不寧的并不是這些處理不完的奏章。
而是一個人。
那便是他極為關心的魏國公徐達,徐天德!
自從徐達在北平,傳來背上長毒疽的事情,病情的惡化程度就十分之快!
從一開始,徐達只是在奏章當中向自己請罪,表示對于籌劃北伐的諸多事宜,他恐怕無法事必躬親,甚至建議他考慮其他北伐主帥的人選。
到了后來,沒幾天的功夫,徐達的第二封奏章就變成了恐怕熬不過去了。
言語當中頗有幾分道別的意思,這讓朱元璋一時心中大為焦急!
畢竟徐達是從小跟自己長大的玩伴、心腹、股肱,當年最為倚重的丞相、元帥!
不管哪一個身份,對于朱元璋來說都意義重大,更何況是這些身份都加在一起了。
最為難得的是徐達不但能力出眾,是大明朝當之無愧的第一人,而且他還極為忠心,更懂分寸、知進退,從來也不會讓自己為難!
這樣好的屬下、兄弟,甚至可以說是親人,上哪去找?
心煩意亂地翻了翻奏章,朱元璋問侍候在一旁的大學士宋訥道:“魏國公現在到哪兒了?可進應天了?”
宋訥平日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朱元璋篩選整理奏章。
所以朱元璋想要找什么做奏章,或者想要知道什么事情,都要首先問一下宋訥。
宋訥忍不住苦笑一聲。
陛下今日都已經問了第三遍了。
他搖搖頭,道:“陛下不曾有魏國公的消息,想必還在路上,臣已告知通政司,一旦有魏國公進城的消息,需第一時間呈報陛下,請陛下放寬心!”
朱元璋嘆息一聲。
“如此便好,你還要勤盯著些!”
忽然。
陳老太監帶著人抱來一摞奏章。
宋訥看到最上面的一本,眼睛一亮。
隨后拿起奏本看了眼,雙手呈給朱元璋,道:“陛下!魏國公進城了!”
朱元璋聽到這話,接過奏章翻了翻,激動道:“好!天德終于回來了!”
隨后對陳老太監道:“命太醫院將各科最好的御醫全部派去魏國公府上等候,傾盡全力,一定要將魏國公醫好!”
陳老太監猶豫了一下,忍不住道:“各科最好的御醫全部送去魏國公府上?
若是宮里出了什么事情只怕.”
朱元璋怒道:“只怕什么?能出什么事情?你這混賬,咱的話你也不聽了嗎?是不是想讓咱斬了你,再換一個聽話的上來!
咱現在只想治好魏國公!其他的事情先不說!”
陳老太監被朱元璋的話嚇得魂飛魄散,朱元璋威脅其他臣子動輒用砍頭之類的話,或許還只是威脅。
執行率大概百分之五十。
但對太監們來說,若是朱元璋真的說要砍頭,那就有可能是真的要砍!
畢竟在老朱眼里,太監是算不上什么好人的,人人皆可殺,人人皆該殺,只是不得不用他們而已。
若是想殺,都只是隨口一句話的事兒,才不會在乎他們是不是真的冤枉。
眼看著陳老太監快步走遠,朱元璋嘆息了一聲。
“太子,你說,魏國公會度過這一次的吧?”
朱標安慰道:“父皇,魏國公吉人自有天相,一定會度過難關,重新為大明征戰天下的。”
朱元璋難過地搖了搖頭。
“人越是到了高位,越是覺得孤獨啊
雖然如今天德也跟咱隔著心,說話做事總是小心翼翼,不再有當年那般意氣風發的時候了。
但咱這心里,可還是裝著老兄弟的!
若是他也走了,咱可就更孤單了”
這番話一說,朱標也不知道說什么是好。
他是太子,自然也明白曲高和寡的道理。
就比如他幼時,能夠在一起玩耍的兄弟,如今對自己也都仿佛隔了一條心。
表面上恭敬有加,內心里卻還是有了或多或少的疏離。
即便朱標依然是他們的好大哥,仁慈寬厚,但朱標也明白,他和兄弟們之間永遠不會再有互開玩笑、一起并肩歡聲笑語的時候了。
朱元璋忽然問道:“太子,咱記得你曾經跟咱提起過,老五朱橚頗通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