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三人給朱元璋見過禮后。
朱元璋笑道:“宋訥,你是本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咱聽你說,這科舉考試跟前面考的內容也沒有什么區別,依然是四書五經上的東西,對吧?”
宋訥點點頭,道:“回陛下!正是!
這四書五經非但是儒學之本,亦是治國之基!
《大學》教人明德,修身為政之本;
《中庸》闡述中和之道,是為治國平天下之要。
《論語》與《孟子》更是君子之道,啟迪人心,培養仁義之士。
至于五經,包含《易》《詩》《書》《禮》《春秋》,各有所指,乃是國家治理與文化傳承之根基。此等經典,不僅磨練人之志節,亦鑄就國之棟梁。
是以,科舉依此選拔賢才,實為國家之福,民生之泰!”
宋訥的一番話說的不卑不亢,信心十足。
讓朱元璋聽后,也覺得頗有道理,頻頻點頭。
雖然他老朱自己從小大字不識一個,后來的那點學問也是跟謀士們聊天才有的。
但這并不妨礙他愿意聽讀書人說話,這些人除了骨子里虛偽一些,做事情貪婪一些,說的話還是很好聽的。
朱元璋笑道:“吳伯宗、吳沈,二位大學士有什么想法?”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躬身道:“臣等并無異議!這四書五經是正道顯學,如此考察,順理成章,理所應當!”
朱元璋點點頭,笑道:“既然決定了考試內容,那咱們接下來就商量商量考試時間和制度吧!”
幾人笑笑,正要跟朱元璋介紹院試和殿試的安排。
朱標站在一旁,滿臉笑容,老老實實地旁聽著。
說起來,他這個太子也確實一直都是旁聽者的角色。
要么就是替老朱出席各種活動,或者接送有功之臣,入城出城。
要么就是聽老朱的教誨,聽文官的教誨,聽武將的教誨,總之做了三十幾年的好好學生。
大家也都習慣了朱標這個角色。
忽然。
朱檀冷笑一聲。
“這科舉考試真的是在選拔天下人才嗎?只考察四書五經就夠了?搞笑!”
話音落下。
所有人都驚住了!
朱標更是看向朱檀,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自己做了這么多年太子,也沒敢在父皇處理政務的時候插過一句嘴,說過一句話!
即便是有意見,也都是事后才向父皇提!
這十弟還真是膽大!
竟然當場就說出來了!
朱元璋皺眉道:“魯王!不得胡說!這四書五經都是圣人學問,可不是你能妄言的!”
朱檀心中冷笑。
老朱也就是在外人面前裝裝樣子,說什么圣人學問,顯得好像自己多尊重圣人一樣。
但其實,朱元璋是一個極端的實用主義者!
就比如對于孟子的態度。
洪武五年。
朱元璋將孟子逐出了孔廟。
因為孟子推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句話讓朱元璋極為反感。
畢竟,他一直強調的都是君權至上。
直到今年,朱元璋才在朝中文官的百般懇求下,允許孟子重新入了孔廟。
但還是親自動手,刪除了《孟子》中許多大逆不道的觀點。
譬如“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老朱對圣人可沒什么敬畏之心。
除非你對我有用!
朱檀看向朱元璋,道:“父皇,兒臣只是不明白,難道這天下,除了四書五經便沒有其他學問了?
大明律是不是學問?孫子兵法是不是學了?九章算術是不是學問?黃帝內經是不是學問?
如果這些都是學問,那科舉的時候為什么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