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看來,都不是正途。
這些東西發揮的作用雖大,但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什么?
自然是內政、外交,國家大事!
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輔政親王,或者說是丞相!
因為朱檀動不動就作出驚人之舉,已經讓老朱覺得自己這個想法似乎有些不靠譜了。
而對于其他王爺,他又沒有發現這樣的特質和潛力,也不太想選擇。
心中關于輔政親王的構想已經漸漸在熄火了。
現在朱檀終于對這些事情感了興趣,朱元璋可謂老懷大慰!
這孩子怎么突然就開竅了呢?
好事啊,真是好事!
說不定過兩年,咱就可以先將朱檀歷練起來了!
給他封一個輔政親王的頭銜,讓他跟太子一起署理政務!
咱也可以輕快輕快,沒事微服私訪一下,再多生幾十個兒子!
未來說不定還可以封出左輔政王和右輔政王!
到時候這天下,皇帝坐鎮中樞,宰相的權力歸于親王,總之都是咱老朱家說了算!
外面還有藩王給咱保著,朕這大明的江山能不穩固嗎?
怕是千年萬年都不會變!
咱老朱家就世世代代坐穩了這大明江山!
朱元璋想到這里。
心中也滿是喜悅。
他對朱檀道:“原來你對這科舉也感興趣啊?那感情好!待在這里吧!好好聽聽!
好好了解了解科舉!
這也是咱大明朝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
太子朱標站在一旁微微一愣。
十弟還對科舉感興趣?
這可是關乎朝廷社稷的大事!
父皇竟然還很愿意他旁聽.
朱標心中忽然有了一絲危機感。
但隨即又很快將這股危機感驅離了。
無論如何,父皇是不可能廢長立幼的。
更何況,自己跟父皇之間的感情,朱標還是有絕對信心的。
只是朱標好奇,父皇為什么這樣著力栽培朱檀?
應該是有別的想法吧.
朱標忍不住想著,隨后腦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難道父皇是想讓親王入朝理政?
這在前朝并非沒有先例,但是這期間的平衡可一直都是難以把握的。
若是親王權力太大,要登基造反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但若是親王權力過小,入朝理政也沒有什么意義,總之,不太好平衡。
不過對于朱元璋的任何決斷,朱標都是沒有權力反抗甚至反駁的。
想到這里,朱標忽然又淡定了。
隨便吧!
總之一切都是父皇做主,自己有什么想法還是要等自己掌握權力了再說。
很快。
負責本次科舉考試的三人一起走了進來。
三人分別是翰林院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宋訥,翰林院檢討、武英殿大學士吳伯宗,翰林院典籍、東閣大學士吳沈。
說起來,跟后世的科舉考試不同。
若是到了后世,會試主考必是尚書或者內閣宰輔一類的人物。
但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并沒有那么多講究。
主持本次科舉考試的三個人都是頗有學問的。
全部都是翰林院的官員。
雖然三人中只有宋訥是四品,其他人還只是五品官,但這些整日鉆研文章,絕對算是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