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宗和吳沈還是尊重上司的。
決定讓宋訥說話。
宋訥皺眉看著朱檀,忍不住道:““殿下!四書五經,乃是儒家之根本,治國安邦之大綱!所謂以孔孟之道,教天下人,非徒言耳。
此經典之中,所蘊含的非但是文字,更是圣賢千年智慧之結晶。如孔子之‘仁’,孟子之‘義’,皆是立人立國之本!
四書五經之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實乃治國之大典!
《大學》之‘格物致知’,《中庸》之‘道德至善’,《論語》之‘仁義禮智’,《孟子》之‘性善論’,皆深含天地人生之道,一生研習亦難以窮盡!
而其他諸學,如數術、醫學、法學,雖亦有其用,但終究不過是技藝之術,與圣人之道相比,實乃小道。
若舍本逐末,廢棄傳統以追求實務之術,恐怕豈止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吾等大臣,首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德為先,才能為后。唯有道德與才能兼備,方可成就一方之治。
若舍此大道而從小道,恐將誤國誤民!
大明科舉,就該以四書五經為主,此乃確保國家基業長青之道!”
朱檀冷笑道:“原來是這樣!其他學問都是小道,只有儒家經典才是大道?依本王看!儒家的四書五經也是一堆狗屁!還什么博大精深,可笑!”
話音落下。
朱元璋就是再能包容也聽不下去了。
他忍不住皺眉斥道:“魯王!不可胡說八道!圣人之道,是你能亂說的?”
朱檀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我只是亂說,你還亂改了呢!
什么“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等等,刪了八十五條!
甚至亞圣孟老夫子都被請出孔廟了。
前些時日才恩準重回孔廟。
宋訥聽到這話,氣的渾身顫抖,道:“殿下!你幼時也是讀過圣賢書的!更是這應天府中有名的文士王爺!
怎么現在變得如此不可理喻?
宋朝宰相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
連半部論語都可以將這天下治理明白,好的,這四書五經中的學問還不夠博大精深嗎?
你說這學問淺顯,那老夫倒想請殿下也跟著諸位學子一起來參加會試!
看看到底能考出個什么成績來!
殿下可敢應允?”
朱元璋苦笑著擺擺手道:“宋學士,朱檀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罷了!你何必跟他生這么大的氣?”
讓朱檀這小子考科舉,別說考進士了,如果現在還有鄉試的話,他連舉人都夠嗆!
現在能有超品的親王爵位,不還是因為生的好么!
朱檀卻冷笑一聲。
“科舉考試?那有何難?不過本王懶得去考!
但是本王可以挑選一批勛貴子弟收為弟子!
也跟著去考一考!
到教你們看看,這科舉考試有什么難的!
即便他們只是能夠讀書識字,幾個月功夫,本王也能將他們打造成應試高手!”
話音落下。
朱元璋皺眉不已。
“越說越沒譜了!這科舉考試再有半個月工作就開始了,哪輪得到你用幾個月時間教徒弟?
更何況你自己都考不上,還教什么徒弟,胡鬧!”
宋訥也是微微一笑。
這不是少年人說氣話嗎?
科舉考試時間怎么可能延后!
更何況,你選弟子,那選出一個狀元之才來。
到時候參加科舉考試,就算考上狀元,也不能證明什么啊!
你只是個掛名師傅,人家可是提前經過了寒窗苦讀的!
朱檀看向宋訥、吳伯宗、吳沈三人。
眼神炯炯。
“三位大學士,你們都是主持本次科舉考試的!可敢跟本王賭一場!
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延后半年!
期間進京士子的食宿開支,魯王府出了!
同時,本王將挑選五十名勛貴子弟參加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