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話說的更加露骨了,干脆就說這些讀書人都沒有實際才能!
不過。
眼看朱元璋神色淡定,他們三人也不敢立刻反駁。
只得老老實實聽朱檀繼續說。
朱檀淡淡道:“兒臣以為,科舉考試當增設考試科目!如數術、雜學、軍事、法學、醫學!
并根據考試成績授予官職,地位等同于考四書五經之人!
由此,可選拔出精通實務的人才,這對國家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他們同樣是國之棟梁,若是只將人才選拔限制在讀四書五經的人中,恐有滄海遺珠之憾!”
宋訥聽到這里,皺眉不已。
只是他養氣的功夫極深,做不出打斷別人說話的事情來,只能繼續聽著。
朱檀繼續道:“兒臣以為,如果科舉考試僅僅以四書五經為考試內容,乃是大誤!
此法將導致讀書人思想僵化,只重形式而忽視實用,從而使得未來的官員們文而不實,治而不效!
孔孟之道,雖有其價值,但如今時代已變,若還固守舊制,不思進取,必將成為桎梏!
古之學者,廣其識于六藝,今之學者,豈可囿于經史之學?
只有視時代之需求,變革舊制,方能使我大明永續昌盛!”
說到這里。
朱元璋聽的倒是明白。
甚至還深有同感!
畢竟,洪武四年選上來那批進士,成色就不怎么樣。
最終讓朱元璋取消了科舉。
如今,重新啟用科舉。
也只是因為官員被殺、貶、流放太多了。
再不補充新鮮的,不夠用了。
而察舉制選上來的官,也開始出現不堪其用的情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根據官員推舉,選上來四輔官,如儒士王本、杜佑等共六人。
但朱元璋發現他們做點文筆小吏的事情尚可。
但對實務一塌糊涂。
只會夸夸其談。
這才很快將他們辭退,通通放歸故里。
無奈之下。
朱元璋這才又重新撿起了科舉考試這個工具,想著重新招募一批人才。
但現在,依然出現了老問題。
那就是老朱沒讀過書!
并不知道以前的科舉考試是什么樣的。
讀書人說如何,便是如何了!
由多項考試科目,變成了如今這樣。
唯四書五經至上!
當然,效果其實是好的。
畢竟,這樣禁錮住所有人的思想。
大家都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那一套當作了人生信條,減少了造反的可能性。
但后果也是十分嚴重的。
即便是后來設立了觀政制度,讓考中的進士們考察學習政務后才派到下面為官,也依然會廣泛出現難以勝任的情況!
不過。
現在朱元璋并沒有表態。
只是看著眼前三個滿臉充血,已經有些氣急敗壞的大學士。
“魯王?說完了?說完了,便讓這三個先生反駁你吧!咱看他們也憋壞了!”
話音落下,不待朱檀說話。
“陛下!臣有話說!”
“陛下!魯王殿下之言謬矣!”
“陛下!圣人不可輕辱!臣是圣人門徒,早已聽不下去”
宋訥、吳伯宗、吳沈三人竟然同時說起話來!
最終。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