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皇帝震驚!魯王真天下大才!
朱善走進養心殿。
跪地行禮后,朱元璋淡淡道:“免禮!朱學士,這一次會試結果如何?”
朱善苦笑道:“臣正要跟陛下稟報!本次會試,依照文章好壞,臣會同兩位副主考,并十八房考官,共選拔貢士四百三十九名!”
朱元璋點點頭,道:“會元是誰?”
事實上,雖然狀元才意味著是全國考試的最高水平。
但能得到狀元的人未必就是文章做的最好的。
因為皇帝點狀元具有很強的隨意性。
甚至樣貌的好壞,名字好聽與否都在考慮范圍之內。
學問的好壞只是其中一點。
不像會試。
考官們只看文章好壞,并不知道做文章的人是誰,也不知道他們長成什么樣子。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元的水平是比狀元還要高的。
譬如真實歷史上的洪武十八年科舉考試。
原本會試第一名是黃子澄,第二練子寧,第三花綸。
到了決定狀元的殿試的時候,第一名變成了花綸,第二名練子寧,第三名黃子澄。
可是在朱元璋做了一個夢之后,第二天就將狀元的歸屬改了。
朱元璋在夢中看到了在自己上朝議政的大殿中的一個大柱子上釘著一個巨大的釘子,而這個釘子上開始有幾條白絲帶,但是隨后不久,這白絲帶飄落而下。
這個時候朱元璋看到狀元是花綸,心里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兒了。
綸,就是絲帶。
夢中的絲帶不是已經飄落而下了嗎?
絲帶都落下了,說明老天爺不希望讓花綸做狀元。
那么老天爺希望誰做呢?
朱元璋看了許久。
終于在一百一十五名的位置看到了丁顯的名字。
丁不就是釘?
既然老天爺已有暗示,那么就讓這丁顯做狀元吧!
更惡心的是朱元璋甚至還將花綸的排名從原本的狀元放到了丁顯的第一百一十五名。
成了三甲第五名。
當然朱元璋對于花綸的學問還是心里有數的。
雖然花綸的名次成了第一百一十五名,但還是被送進了翰林院做了修撰,身份清貴,遠非普通三甲進士可比。
這里朱元璋問會元,主要也是想知道,除開自己的因素之外,大家公認才學最高的人是誰。
朱善答道:“啟稟陛下,會元是鳳陽府徐增壽!”
聽到這個名字,朱元璋愣了愣。
朱標也瞪大了眼睛。
誰?徐增壽?
朱元璋忍不住問道:“朱大學士,你說的鳳陽府徐增壽,可是魏國公的四兒子徐增壽?”
朱善點頭道:“啟稟陛下,正是他!”
朱元璋看向朱善,滿臉難以置信。
忍不住失聲道:“他?徐增壽那小子咱也認識!自小舞槍弄棒慣了,頑劣的很!他竟然能考中這一次的會元?
你們是不是判錯卷看錯人了?還是糊名或者謄抄的時候出了岔子!”
朱善搖搖頭,苦笑道:“陛下,為國家選拔人才,這般大事,臣豈敢當做兒戲!這會元也是臣反復考量后,會同十八房考官與兩名副主考幾番審卷之后才最終定下來的!”
朱元璋聽到這里點了點頭。
隨后看向朱標,忍不住道:“老十還真撿到了個寶!竟然能從這幫子勛貴子弟當中撿出一個會元來!”
朱標笑道:“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魏國公到底是教子有方!竟然能教出個會元來!
兒臣看,不說別的,光是這一個會元,就足以讓宋大學士他們招架不住了!”
朱元璋笑了笑。
“老十的運氣還真是好!”
說著看向朱善,問道:“這一次考試哪個省份的貢士最多?南方人和北方人分別都有多少?”
朱元璋問這個問題,有兩層考慮。
一個是,若是這一屆考中貢士最多的省份,在未來進士的排名上,朱元璋只怕就要動一動腦筋,不能讓他們全部排在前面。
防止這些人互為鄉黨,勾結一氣。如果他們都排在前面,日后日后只怕更加難以處置。
另一個則是考慮到南北方差距的問題。
朱元璋心里也清楚。
自從衣冠南渡以來,南方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文化中心也逐漸向南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