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立威,狀元郎親至!眾人皆服!
“攤丁入畝?”
聽到朱檀的話。
所有人都是臉色一驚!
事實上。
關于什么是攤丁入畝。
其實,朱元璋已經在幾個月前,就通過邸報明發全國了。
所謂攤丁入畝,道理很簡單,就是將人頭稅折算到田稅當中。
如此一來,人頭稅就會呈現出田多者多稅,田少者少稅,無田者無稅的情況。
再換句話說,實際上就是將人頭稅取消了。
征稅的依據由人口數量變成了土地擁有數量。
這也是實現富人和窮人貧富權利與對等的基本方法。
當然。
這個政策只是供天下人討論、學習,并沒有真正開展。
老朱是個急性子,也是個實干家,他早已看出攤丁入畝對于抑制土地兼并,緩解社會矛盾的巨大作用。
但現在還不到施行的時候。
首先就是目前,大明征稅都以實物為主。
土地里生產什么就征什么,若是真的執行攤丁入畝,光是這個折算方法就是千頭萬緒,換算與征稅成本將高到如今根本無法承受。
同時,如今的丁稅也并非是單純的人頭稅,也就是交錢即可。
而是真的要讓老百姓去服徭役的。
官府修路、架橋、修河堤、運送軍糧等等,是真的需要百姓出工出力去做的。
總不能地多的出一百個人去官府服徭役,地少的不出吧?
那根本不現實。
所以,目前來說,根本沒辦法攤丁入畝!
當然,朱檀也為施行攤丁入畝提供了解決方案。
那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一條鞭法”!
大明稅賦主要包含土地稅、人口稅和商稅。
因為對商稅僅僅維持了三十稅一的稅率,所以對于現在的朝廷來說,農業稅才是重中之重,如今,甚至朝廷九成左右的收入都是農業稅!
而朱元璋為了休養生息,一直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對農民執行了定額稅的稅收制度。
即不論農民的實際收入如何,都要按照規定的稅額納稅。
明初開墾土地較多,人口增長較快,大部分百姓的收入每年都是在增加的,而實行定額稅,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為百姓減輕了負擔。
然而。
這種輕徭薄賦的政策也會讓地方官府十分為難!
因為財政收入實在是太少了!
不只是官府的官吏收入極低,便是想要維持官府正常運轉也極為困難。
這種情況下,官府就會征收一些雜稅應對。
而所謂的雜稅,因為地方官府征收的自主權和自由度較高,就會導致農民負擔變重,甚至地方官府勾結當地豪強,借著征雜稅的機會剝削百姓。
執行了一條鞭法,則會將各種形式的賦稅和勞役統一為一種,全部折算成貨幣征收。
如此一來,因為丁稅和田稅都有了具體的征收標準和數額,就可以繼續推行攤丁入畝了。
不過。
?ttkдn?¢o
這里面,還有一個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折算成什么貨幣才合適!
明初的法定貨幣只有兩種。
一種是洪武通寶,也就是官制銅錢。
另一種則是洪武八年發行的大明寶鈔,按照官府規定的比例,一貫寶鈔折白銀一兩,銅錢一千文,四貫寶鈔折黃金一兩。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