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這些話說的其實還含蓄了。
大明數千里海岸線,海防軍的人數就算再多,也不可能完全鋪開,總會有漏網之魚的。
倭寇成建制的到大明沿海打秋風已然成了慣例,那些東西都滑膩的很,看到大明軍隊之后立刻遁走,而后再選其他地方登陸。
送去朱元璋御前的奏章定然是片面的,當前局勢只會比奏章上寫的更嚴峻。
東瀛倭寇始終懷著這般心思,防是防不住的。
朱元璋自知道這道理,故此他并未駁斥朱檀的話。
但作為帝王,他要考慮的自然更多。
跨海滅東瀛,說的簡單,可打仗不是請客吃飯,那是要消耗國力的。
故此,朱元璋只是安靜的聽著,在心中權衡利弊,直至此刻仍未開口。
見皇帝沒發話,眾文臣心中立刻有了底氣。
李善長看向湯和,沉聲喝道:“信國公此言差矣!”
“倭寇滋擾僅是小事,分而殲之即可,我大明將士效死,他們來多少就殺多少!”
“殺的多了,他們自然就不敢來了。”
“信國公現在將倭寇滋擾之事說的如此大,是在長他人志氣,滅我大明威風嗎?”
有李善長牽頭,其他文臣的火力立刻向湯和宣泄。
“信國公此話太過危言聳聽,不過只是倭寇騷擾,哪有那么大的事!”
“待陛下圣旨送去東瀛,東瀛倭王定瑟瑟俯首,約束臣民,不敢再騷擾我大明!”
“倭寇登海,不過是窮瘋了,搶些錢糧充饑,哪是我大明將士的對手!”
這些話落在朱檀耳中,卻讓他眉頭微皺,怒火燃燒。
他轉頭看向李善長和一眾文臣,輕聲開口道。
“不過是搶些錢糧?說的可真輕巧。”
“倭寇滋擾頻繁,死的是沿海百姓!”
“諸位既覺得此事不大,那何不親去沿海,幫著當地百姓抵御倭寇?”
說著,朱檀又轉向朱元璋,沉聲道:“父皇,此等言論之臣,都應發配沿海,讓他們體會百姓之苦,知道倭寇之禍!”
“魯王殿下何出此言!”
“我等皆是大明之臣,要去何處自是陛下說了算,還輪不到魯王殿下操心!”
“沿海諸地百姓,自有當地官員管轄!”
朱檀的話好像踩了馬蜂窩,下面的文臣立刻蜂擁而至,嗡嗡個沒完。
他這話直接捅到了這些人的痛處,在朝堂上大言不慚的開口是一回事,可真要身臨其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倭寇搶劫的時候,可不會管砍死的人是不是大明之臣。
面對群起而攻的文臣,朱檀面色始終不變,眼中卻帶著幾分輕蔑。
這些人現在吵吵的厲害,一旦把他們調去前線,必然秒變鵪鶉。
“陛下!”
此時,李善長再次叩首,口中急呼道:“發兵東瀛之事萬萬不可啊!”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
群臣紛紛叩首,此時眾武臣也出列,卻都跪在湯和與朱檀身后,雖并未開口,但眼中戰意卻已說明一切。
大明以武立國,軍國大事,何時輪到這些文臣聒噪了。
朝堂之上已成針鋒相對之勢,朱元璋面色動了動,看向朱檀,沉聲開口問道。
“魯王,具體條程可有?”
“有!”
朱檀立刻開口,沉聲道:“我大明擁鐵甲戰船,可直搗黃龍,滅東瀛無需大動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