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了東瀛王都,擒其王,自可號令全境。”
“屆時我大軍集結而出,可一舉蕩平東瀛,永絕后患!”
提到鐵甲船,朱元璋眸光閃動,輕輕的點了點頭。
之前高麗之戰,便因鐵甲船大顯神威,可謂摧枯拉朽,大明不費吹灰之力便收高麗全境。
此法對高麗可行,那對東瀛同樣如此。
“鐵甲戰船,現在有多少?”
“回父皇,已造十艘,滅東瀛,五艘足矣!”
看到皇帝的面色,一眾文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李善長再次高呼:“陛下三思啊!”
“鐵甲船雖強,可數量太少!東瀛王都偏遠,帶甲軍士眾多,不可輕取!”
“陛下!”
“好了!”
朱元璋也被這些文臣嚷嚷的煩了,皺眉看向李善長,沉聲問道。
“你說不打,那你告訴朕,大明沿海數千里,你有什么辦法讓倭寇不登陸,不騷擾我大明百姓?!”
“你若有辦法,現在就說!”
“臣,臣……”
朱元璋的一句話把李善長懟的啞口無言,他本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哪有抵御倭寇之策。
況且滿朝文臣中,雖都有很多從亂世過來的,但真正上過戰場,掌過兵事的卻寥寥無幾。
讓他們歸攏后勤,治理黎民還行,但這些凌亂的兵事,他們還真沒辦法。
“你既然沒辦法,那就閉嘴!”
說了李善長一句,朱元璋目光掃視群臣,隨即沉聲道。
“傳旨!”
“將朕的旨意送往東瀛,訓斥倭王,令其約束臣民,以觀后效!”
“另,命魯王朱檀,信國公湯和調集兵馬,籌備糧草,準備出兵東瀛!”
“兒臣遵旨!”
“臣遵旨!”
皇帝金口玉言,令已然下了,李善長等一眾文官即便心中再憋悶,此刻也只能憋著,不敢再多說一句。
從始至終,太子朱標未發一言,此刻聽到圣旨之后,不由的雙目微瞇,視線淡淡的落在朱檀身上,若有所思。
朝會之后,御書房。
“出兵倭國,你有多少勝算。”
朱元璋坐在軟榻上,神色淡然的看著眼前的朱檀,輕聲問道:“要多少兵?”
“若遼東都司出兵,數萬勁卒足矣。”
朱檀輕聲開口:“父皇,兒臣是想以鐵甲戰船開路,用火炮直轟其城,之后大軍壓上,一舉拿下倭國王都。”
“此役,兒臣有九成把握!”
聽到這話,朱元璋瞇起雙眼,沉默不語。
他打了一輩子仗,即便最順的時候,也沒有七成勝算。
現在朱檀說他有九成把握,卻不得不細細斟酌。
“遼東都司兵馬用以防范北部蠻族,不能都交由你調派。”
半晌,朱元璋才開口道:“你可從山東都司調兵,朕給你四萬。”
“隨軍之將,你可自行選取。”
“謝父皇!”
“先別急著謝。”
朱元璋又道:“老十,你心里自該清楚,若此戰不勝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