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魯王書房。
朱檀進去的時候,見信國公湯和正坐在椅子上,眉頭微皺。
看到朱檀進來,湯和趕忙起身,微微躬身道:“見過殿下。”
“老泰山今天怎么這么多禮了。”
朱檀咧嘴一笑,扶著湯和坐下,自己則坐在主位,而后輕聲問道:“您這時來尋我,是有什么事?”
見朱檀一臉的云淡風輕,湯和面露苦笑,道:“有時候臣是真看不清殿下。”
“大戰在前,朝堂風起云涌,殿下怎么就一點都不擔心呢?”
“擔心什么。”
朱檀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道:“倒是您有點不對。“”
“您也是老行伍了,帶兵多年,現在戰事還未開,您就這般擔憂,之前可是沒見過。”
“跨海作戰,畢竟是第一次。”
湯和輕嘆口氣,低聲道:“殿下,之前在殿上,你說鐵甲戰船開路,直取東瀛國都,可是真的?”
朱檀聞言面色微動,笑道:“您為何有這一問?”
“東瀛之王,實屬擺設啊。”
湯和皺眉,輕聲道:“日前剿滅倭寇,也曾抓了俘虜,讓懂倭語的人問過。”
“他們東瀛之王雖高高在上,卻不可號令全國,東瀛各方都由諸侯掌控,叫什么幕府的。”
“依老臣看,要滅東瀛,奪其王都不是上策,那邊畢竟不是高麗,也并未一統。”
“如果戰事一開,恐怕曠日持久。”
湯和的聲音不大,語氣中帶著擔憂。
他是百戰老將,自知知己知彼的道理,早在他執掌海防對付倭寇時,他就對敵人有了詳細的了解。
現在說話還是有所收斂的,東瀛小邦此時實際四分五裂,各個諸侯占地為王,近乎各自為政。
就算一舉擊垮東瀛國都,幕府下面的將軍也不會投降,只會覺得這是個機會,從而繼續厲兵秣馬和大明對抗。
若真如此,那可真是曠日持久了。
聽到湯和的話,朱檀卻未搭腔,而是拿起桌上的葡萄吃了一顆,云淡風輕。
湯和見狀,微微皺眉,又開口道:“殿下,此事您就不擔心?”
“老臣之前也給陛下上了折子,說明了東瀛之事,可陛下今日卻并未提及,這里恐怕……”
朱檀眼下葡萄,輕聲笑道:“東瀛諸侯各自為政,雖表面效忠倭王,實際卻并不聽他的,父皇早就清楚,只是沒明說。”
“老泰山也不必擔心,這些事,我也早就清楚。”
“殿下清楚?”
湯和聞言一怔,在他的視角中,朱檀在殿上提議要滅了東瀛,還說要直搗黃龍拿下東瀛王都,那是他對東瀛不太了解。
湯和之所以開口幫腔,是怕朱檀上了那些文臣的當。
可現在看,朱檀明明早就知道,可他為何還要如此?
對東瀛的戰事,怎么看都是一個坑啊。
“您想想,父皇明知道東瀛四分五裂,可還屢次給他們下國書,訓斥倭王,又是為何?”
湯和聞言,想了一下,眼前忽然一亮,道:“殿下的意思是,陛下是故意的?”
“父皇早就看東瀛小國不高興了。”
朱檀又道:“父皇是什么人?起于微末卻創不世功勛,以雷霆萬鈞之勢造大明盛世,說是千古一帝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