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點頭。
“那東瀛算是什么東西?”
朱檀笑道:“屢屢犯邊,利用東海天險來我大明打秋風,搶奪金銀,焚燒村寨,殺我黎民,父皇心中不氣?”
“可即便心中有氣,之前大明國本剛定,北有韃子未滅,南有蠻族不服,東部諸族虎視眈眈,連高麗都趁我中原大亂向外伸手,父皇也沒精力管這些。”
“現在卻不同了。”
朱檀看著湯和,遞給他一串葡萄,湯和沒接,而是若有所思。
“北境平定,也速迭兒伏誅,脫古思帖木兒被嚇破了膽,北元已然被滅。”
“高麗平定,遼寧都司兵強馬壯,根本不用擔心東北蠻族。”
“西南又有慕家鎮守,無甚大事。”
“現在那些東瀛人還屢屢來犯,不是找死是什么?”
聽到這話,湯和好像明白了,隨即抬頭道:“陛下早有攻打東瀛的打算?”
“父皇若沒這打算,我說了也白說啊。”
朱檀笑道:“而且進言時,我刻意沒說東瀛分裂之事,就是想看父皇是什么反應。”
“若父皇說了東瀛分裂,群雄割據的事,那就是他老人家還沒做決定,我就說自己才疏學淺,退下就是。”
“可這么明顯的錯漏,父皇就當沒聽見,直接下旨調兵,他老人家是什么意思,還不明顯嗎?”
湯和心中震蕩,此時算是全明白了。
那時在殿上,他被朱元璋訓斥,心中著急,再加上朱檀忽然開口要滅東瀛,情急之下,他也沒想那么多,直接開口幫著說話了。
下朝之后,他越想越不對勁,可始終沒參透其中玄機,故此才來找朱檀商討。
“父皇下旨,其實有幾層意思。”
朱檀此時又輕聲開口道:“其一,是看一下我口中那鐵甲船到底有多大威力。”
“其二,是看我邊防駐軍的戰力。”
“其三,也是想看看我這個兒子有多大野心。”
說著,朱檀輕嘆口氣,看向湯和道:“做皇子難啊。”
湯和聞言,嘴角抽了抽,不由的看向朱檀,什么都沒說。
當今大明強盛,卻有兩件古今少有之事。
第一,太子朱標地位之穩,天下少有。
自古以來,皇帝和太子都是相互提防,互相壓制,可洪武皇帝對太子卻并非如此,非但將政務大半都交由太子處理,還主動給他送人,生怕他麾下聽令的少了。
第二,皇子朱檀的恩寵之隆,更是古今罕見。
現在洪武皇帝對朱檀的信任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程度,他敢和帝王討價還價,坐擁千萬財富,勢力遍布朝野,可皇帝偏偏不管。
放眼古今,天下哪有這樣的皇子?
這樣的皇子還說難?那讓如今還在宮中讀書的那些小皇子怎么活?
不說那些小的,就連現在被封出去為王的皇子,又有幾個過的比他朱檀還滋潤的。
見湯和不說話,朱檀就知他在心中腹誹,但也沒太在意,隨即話鋒一轉,道。
“父皇的圣旨已下,但戰事先不著急,有幾件事要先做。”
湯和聞言,立刻收了心思,安靜的聽著。
“老泰山,您近日先去山東都司,挑選兵馬,出海操練,同時也要摸清海外倭寇的情況。”
“咱們出征之前,最好是將沿海的倭寇悉數蕩平,堵住那些文臣的嘴,也能順帶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