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沉悶,落針可聞。
“諸位愛卿,倭寇遣使來朝,意欲何為啊?”
朱元璋宏亮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寂靜,帶著幾分壓抑的怒火。
“啟稟皇上,”
文官之首,丞相李善長上前一步,躬身說道:
“倭寇此番遣使,定是懼怕我天兵神威,想要求和了。”
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須,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依老臣之見,不如借此機會,好好宣揚我大明禮儀之邦之風范,令其退兵,永世稱臣納貢!”
李善長話音剛落,武將隊列中便響起一聲冷哼。
只見身軀魁梧的徐達大步走出隊列,粗聲說道:
“李老頭,你莫不是老糊涂了?倭寇狼子野心,屢犯我大明海疆,如今不過是吃了敗仗,便想要求和?哼,依我看,就該一鼓作氣,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
徐達一邊說著,一邊揮舞著砂鍋大的拳頭,仿佛要將那遠在千里之外的倭寇一拳砸碎。
“徐達!不得無禮!”朱元璋低聲呵斥了一句,目光卻帶著幾分贊賞。
他何嘗不想將倭寇徹底剿滅,以絕后患?
只是如今戰事吃緊,國庫空虛,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不過。
“皇上,”
一直沉默不語的湯和突然站了出來,他面容嚴肅,語氣沉重:
“臣以為,此事還需謹慎對待。那倭寇狡詐多端,此番遣使,或許只是緩兵之計,我們不可不防啊!”
“湯和,你可是擔心你的寶貝女兒?”李善長陰陽怪氣的聲音響起,帶著幾分譏諷。
湯和的女兒便是魯王朱檀的王妃,此次東征,朱檀身先士卒,若是倭寇真的只是緩兵之計,那他豈不是身陷險境?
“李善長!你……”湯和聞言大怒,剛想發作,卻被朱元璋揮手打斷。
“好了,都給朕住嘴!”朱元璋猛地一拍龍椅,怒喝道,“你們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湯和,你繼續說。”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壓抑著心中的怒火,沉聲說道。
“臣以為,”
湯和定了定神,繼續說道;
“為防萬一,我們應該立刻增兵東瀛,支援魯王殿下,同時也要做好萬全準備,以防倭寇詐降!”
“增兵?”朱元璋眉頭緊鎖,沉吟片刻,問道,“如今國庫空虛,如何增兵?”
“這……”湯和一時語塞。
“皇上,”
劉伯溫站了出來,躬身說道:
“臣以為,可以效仿前朝,開海禁,鼓勵民間商貿,以充盈國庫。”
“開海禁?”朱元璋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
御書房內的爭論還在繼續,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東瀛使團,此刻正停泊在長江口岸。
九條政孝站在船頭,眺望著遠方隱隱約約的陸地,心中充滿了不安和忐忑。
“殿下,前面就是大明的國土了。”
一名隨從走到九條政孝身后,低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