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好!”胡惟庸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我已決定,聯名彈劾朱檀!陳大人,你與那朱檀素有不和,此事,還需要你多多出力啊!”
陳寧心中冷笑,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他表面上卻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下官自然是義不容辭,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那朱檀畢竟是皇子,又有皇上撐腰,我們若是貿然出手,只怕……”
“哼,你放心,我既然敢出手,自然是有萬全的準備。”
胡惟庸從袖中掏出一份名單,遞給陳寧:
“這些人,都是對朱檀心懷不滿的官員,你只需暗中聯絡他們,待時機成熟,我們就聯名上書彈劾!”
陳寧接過名單,心中一陣狂喜。
有了這份名單,他便可以趁機拉攏人心,擴大自己的勢力。
到時候,就算扳不倒朱檀,也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
萬里之外的東瀛,博多港口人聲鼎沸。
碼頭上,一艘艘巨大的樓船整裝待發,船帆上繡著大明的日月龍旗,在海風中獵獵作響。
朱檀一身戎裝,腰佩寶劍,站在船頭,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
半個月了,他終于要回到故土了。
“殿下,您真的要帶走這么多東瀛孩童嗎?”
身旁,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問道。
“沒錯。”
朱檀點點頭:
“這些孩子,都是東瀛人,我要把他們帶回大明,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大明的文化和禮儀。”
“等他們長大成人,再回到東瀛,這樣的話,東瀛就再也后繼無人了。”
滅國,要先從娃娃抓起嘛。
殖民,不也正是如此嗎?
將軍嘆了口氣,他知道朱檀的決心,也不再勸阻。
朱檀在東瀛推行的“三六九等”政策,雖然備受爭議,但卻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越來越多的東瀛百姓開始學習漢語,接受大明的文化,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日益頻繁。
“殿下,圣旨到!”
一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快步走上船頭,恭敬地跪下,雙手捧著一卷明黃色的圣旨。
朱檀接過圣旨,緩緩展開,上面寫著: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兒遠赴東瀛,平定倭寇,安撫百姓,功勛卓著,朕心甚慰。”
“今倭寇已平,東瀛安定,著令汝即刻班師回朝,不得有誤。欽此!”
朱檀合上圣旨,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
他明白,這道圣旨意味著他將要回到那個充滿了爾虞我詐的朝堂。
“起航!”
隨著朱檀一聲令下,巨大的樓船緩緩駛離港口,朝著東方。
浩浩蕩蕩的船隊,破開碧波萬頃,朝著大明而來。
……
半月之后,抵達應天府外長江碼頭。
朱檀一身戎裝,身后跟著數百名同樣盔甲鮮明的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