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兒臣此次獻上新式火銃,又為我大明解決了軍備難題,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不知父皇打算如何賞賜兒臣啊?”
朱元璋聞言,哈哈大笑,指著朱檀笑罵道:
“你這小子,滿腦子想的都是賞賜!說吧,想要什么?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還是良田美婢?”
朱檀卻搖了搖頭,正色道:
“父皇,兒臣什么都不缺,只求父皇能夠答應兒臣一件事。”
“哦?你小子還有不想要的東西?”朱元璋來了興趣,饒有興致地問道,“說吧,什么事?”
朱檀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父皇,兒臣之前曾向您提議,要取消我大明的賤籍制度,不知父皇考慮得如何了?”
此言一出,朱元璋臉上的笑容頓時減退了下去,原本輕松的氣氛也變得凝重起來。
他沉默不語,只是緊緊地盯著朱檀,眼神中充滿了復雜的情緒。
朱檀知道,這件事觸碰到了朱元璋的底線。
朱元璋出身貧苦,對百姓有著天然的同情,這也是他能夠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王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封建帝王,骨子里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等級觀念,對于賤籍制度,他雖然不贊成,但也并沒有完全否定。
這一點,從他對太監的態度上就能看得出來。
朱元璋雖然重用太監,但內心深處卻十分鄙夷這些人,認為他們是“閹人”,是“不完整的男人”。
他曾經頒布過一條規定,禁止太監干政,違者斬立決。
而賤籍制度,就如同一道深深的鴻溝,將一部分人永遠地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讓他們世世代代背負著恥辱和歧視,永無出頭之日。
想要說服朱元璋,就必須讓他明白,取消賤籍制度,并非只是為了那些受苦受難的賤民,更是為了大明王朝的千秋萬代。
“父皇。”
朱檀上前一步,語氣誠懇地說道:
“兒臣知道,您是愛民如子的好皇帝,您之所以設立賤籍制度,也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防止犯罪。但如今我大明已經建立多年,社會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這賤籍制度,已經成為了阻礙我大明發展的毒瘤!”
“哦?此話怎講?”
朱元璋眉頭微皺,示意朱檀繼續說下去。
朱檀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
“父皇,這賤籍制度,看似是為了懲罰罪犯,維護社會安定,但實際上卻造成了許多不公和矛盾。那些被貶為賤籍的人,他們原本也是良民,只是因為祖輩犯了錯,就要世世代代背負罪名,永世不得翻身。”
“他們心中充滿了怨恨和不滿,卻無處發泄,最終只會滋生更多的犯罪,危害社會安定。”
“不僅如此,這賤籍制度,還嚴重阻礙了我大明的發展。”
“那些賤民,他們雖然身份低微,但卻也擁有著勤勞和智慧。”
“他們之中,不乏能工巧匠,也不乏經商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