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看在梁儲的面子上,跟倫文敘也算有點交情,便點了點頭。
好消息不斷傳來,狀元和亞軍是豐熙,狀元和季軍是劉龍。
朱檀對這兩個人都有些記憶,對豐熙的記憶則是從史料中得來的。
豐熙在大典上,不同意嘉靖皇帝承認自己是他的父親,在皇宮前痛哭流涕,讓嘉靖皇帝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下令將他打入地牢,讓他終身殘疾,發配邊疆,慘死在官府之中。
劉龍的父親,名叫劉鳳儀,是他去了一趟刑部,跟他說了一聲話,還和他的兒子劉龍打了一架。
至于豐熙,朱檀認為豐熙一直是皇上的大舅子和正德侄兒,立場堅定,因此丟了官職,丟掉了小命,他自然要幫他一把。
想到這里,朱檀才知道王守仁和王陽明的名號。
這位陽明老師,在科舉考試中連續兩次失利,這一回總算中了,排在了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可以說是進入了前十。
隨后便是金殿的傳旨和瓊林宴,不過還有兩日就要在奉天殿內進行了,屆時皇上會召集所有的中科考生。
不過,她并不打算錯過這次的聚會,好在她的婚期正好是在他的婚禮之前,所以她并沒有打算在兩個地方同時舉行。
就在這時,黃榜上再次張貼出一份公告。
經過皇帝的同意,內閣和禮部商議,決定在明年的科舉考試結束后,再舉行一次。
如此一來,這一屆科舉落榜的人,以及這一屆科舉落榜的人,都可以在三年之后,再次參加科舉。
這個消息一出,所有的學生都沸騰了。
這樣的事情,只有在宋代才會發生,但在這個時代,很少會發生。
唐伯虎、徐經兩個人都已經猜到了今天年會開恩科,只是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天而已。
現在終于如愿以償,松了一口氣,暗暗下定決心,恩科這一屆也要考上。
唐伯虎雖然風流倜儻,卻也沒有忘記這件事情是朱檀提出來的,于是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周圍的人。
這也算是為楚暮爭了一口氣,至少,能夠進入恩科考試的人,都會受到這樣的待遇。
畢竟,這樣可以節省三年的時間,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參加科舉,但三年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
朱檀心想,唐伯虎或許是個好人,但他的想法太過偏激,不是喜歡喝酒,就是喜歡逛窯子,俗話說的好,他的雙腿就不受控制了。
在好消息不斷傳來的時候,朱檀那一張桌子上,已經出了一位狀元,他叫高良弼,是甘肅岷縣人,今年中了前三甲,又是一年的狀元。
此后沒多久,與他同坐一席的,是臨湘來的柳尚義,他以第三名的成績,名列第107位。
朱檀與唐伯虎連忙上前恭賀,他們兩個人雖然只是第三名,又都是秀才,但也算是不錯的成績,日后升官也不會太差。
這兩個人,年紀都在三十上下,不像中學生那么高調,但也都很精神。
他的氣質與之前完全不同,也就是所謂的氣質變化,從現在開始,他就是一個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