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定遠根據現階段華夏的軍工水平,以及華夏軍人本身的素質,對夏黎分析道:“目前以華夏的工業水平,想要制造出你所說的精度極強的零件很難。
同樣的,華夏雖然擁有數百萬士兵,可大家的身體素質良莠不齊,不是每個人都有成為神槍手的潛質。
這需要大量的訓練,以及大量的軍費投入,對如今的華夏而言,讓大家訓練簡單,可要投入大量的軍費卻很難。
一個就連部隊食堂都沒辦法確保頓頓有肉的國家,軍人的身體素質無論是先天上來講,還是后天補充上來講,都沒辦法和那些每天吃牛排的外國人相比。
比起一味的追求武器的精度,不如增強武器的火力。
米國的槍支600米外可以精準正中對方眉心,精準擊殺,但如果我們可以600米外導致一槍5厘米,甚至10厘米半徑范圍內,所有被子彈擊中的部分全部到達攻擊范圍,都可以將敵人擊殺,于戰場的戰士而言達到的目標是一樣的。
但這種大規模火力覆蓋,卻不一味追求精度的武器,對工藝和士兵個人素質的要求卻大大降低。
想要在所有方面都達到最高很難,也會很累,但如果單一方面突出到遠超世界他國,想必會輕松許多。”
夏黎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些古怪,心說好家伙,陸定遠建議她把武器的發展方向,完全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你和靶子一起飛”啊!
不過對于如今工業水平不足的華夏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好出路。
她皺眉,“可你說的這種不就是霰彈槍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國內現在應該都用這玩意兒打鳥,或者是民兵團用的比較多,部隊一般不配備這東西吧?”
霰彈槍的發射原理是一次性發射多個彈丸,形成彈幕,靠射出去的子彈蛋白分散,造成大規模殺傷力。
可也沒聽說過部隊配備這玩意兒。
陸定遠點點頭,干脆走到夏黎旁邊,拉出她旁邊的椅子坐下,臉上的表情和開研討會一樣,十分認真。
“確實,霰彈槍由于其火力大,殺傷面寬的特性,在近距離戰斗中效率極高,確實更像我和你說的發展方向。
但這東西更加適合民兵警察隊伍以及特種部隊進行特殊任務攻擊,而不是應用在戰場上。
華夏的戰略思想受二戰影響,強調正規戰和大兵團戰。預設的主戰場是廣闊的野外、平原和山地,交戰距離通常在200米至400米之間。
戰術上,需要的是能控制幾百米范圍的戰場,而不是僅僅幾十米的室內。
戰略上,需要的是能應對大規模正規戰爭的標準化、通用化武器系統。
后勤上,需要的是簡化到極致的彈藥和配件供應鏈。
目前華夏普遍使用的是56式半自動步槍,這種步槍的制造,思路來源于ak,特點是精度高,射程遠,適合進行中遠距離的精確齊射。
除了常規射擊,它還可以加裝槍榴彈發射器,具備一定的反裝甲和面殺傷能力。其劍形刺刀也非常適合解放軍重視的刺刀見紅精神。
霰彈槍的攻擊方式則比較單一。
而且霰彈槍對于華夏部隊的致命弱點就是有效射程極短。
超過50-70米,彈丸的威力和密度就會急劇下降,完全無法與步槍在中遠距離對抗。
在解放軍的戰術體系里,一把射程只有50米的武器無法作為主戰武器。
整個陸軍班排的標準彈藥,從班用機槍到步槍全部通用,極大地簡化了后勤補給和生產壓力。
霰彈槍的彈藥不能與其他槍支通用,會給后勤帶來很大的麻煩。
當然這里也不排除,華夏在56式半自動步槍的生產線已經十分完備的情況下,專門開辟一個霰彈槍,與霰彈的生產線十分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