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他都懂,可是人也未免忒多了吧?
信手拉住一個路人問了問,余寧這才知道,原來是他來對時候了。
以往這市集雖然也開著,但是其實還挺冷清的,來擺攤的人也不多,恰逢這幾日,三年一次的鄉試將近,大半個江南的才子齊聚金陵,這邊的生意才開始旺起來。
余寧點了點頭,江南之地富庶繁華,又恰逢這三年一次的鄉試,肯定有利可圖,也難怪這里的攤位上還夾雜著不少北方、乃至是巴蜀的口音。
一個攤位一個攤位走過去,靠外面的攤位,多半賣的是些小東西,余寧甚至見到有人拿一些雨花石出來賣,在后世,這些雨花石都是在景點里出售的,五塊錢就能抓一大把,在這邊據說是吉祥的象征,能保佑考試順利。
買雨花石的讀書人為數不少,但余寧卻不太相信這個,要買這玩意兒有用的話,按照整個金陵一天能賣上萬顆雨花石來算,豈不是滿大街都是舉人了?
余寧一路看下來,這邊好東西不算少,但絕大部分他都買不起,比如文人用的東西最貴,好一點的文房四寶都要動輒四五十兩紋銀,這還不是文寶,這讓身上只帶了20兩銀子的自己情何以堪?
比如這邊攤位上的一方上品端硯,被稱為是三年內天下硯臺榜眼,又被某位大儒評點為:質柔而剛按之如小兒肌膚,摩之寂寂無聲響,便價值三百兩紋銀,只要這樣的兩塊硯臺,便能換到吳道子的真跡,余寧忍不住懷疑,自己那幅畫是不是賣太便宜了啊?
把目光從硯臺上移開,忍不住有些懷疑人生的余寧也放慢了腳步。
跟揚州鳴玉坊那邊的市集不同,在這里生意比較好的大部分是賣文房四寶的,反倒是前面一列賣古玩字畫的,人不算太多。
一路走過了七、八個攤位,隨便使用鑒定技能看了一圈,沒發現一個值得買的東西。
【一個喂貓的瓷碗】
【一支產自金陵的破舊狼毫筆】
【一幅水準不高的臨摹畫作】
余寧忍不住撇撇嘴角,天下烏鴉一般黑,就算是在占據江南七成才氣的文廟附近,奸商也還是一樣的奸。
差不多逛了有二十多分鐘,余寧愣是一樣好東西都沒買到,路過一家書齋的時候,倒是買了一套裴矩的《弘大文集》。
不同于大唐雙龍傳里那個喜怒無常的邪王化身,這里的裴矩似乎挺正常的,出身聞喜裴閥,有三個兄弟姐妹,是大乾文名甚著的大儒,目前是朝廷的大學士,兼內史侍郎。聽說這次鄉試,他也是其中一個考官。
為了揣摩考官的喜好,買他的書來讀一遍總歸沒錯。
除此之外,余寧還買了一本王踞所做的《射經》和一本教授基礎拳腳的《武經》,閑時可以讀一讀。
讀書人有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兩藝。就是專門講究騎射,其中的射即是射箭。
大乾全民崇武、百家布道,直到十幾年前,在會試時還有考射術這一條,到上任乾帝李庸時才廢止,因此讀書人之中,大有文武雙全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