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詭辯之道的里程碑能夠給力點吧。
唯一思索,心中便有了主意,問道:“鄒先生認為,圣人無情?”
鄒姓大儒笑道:“無。”
余寧不等他思索,立刻問道:“圣人無情,柱子也無情,那鄒先生是否認為,圣人如柱?”
余寧在這段問話中借鑒了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觀點,無論鄒姓大儒怎么回答,都會中他的語言陷阱。
鄒姓大儒心中一震,鬼使神差的答道:“鄒某認為,圣人如籌,圣人雖然無情,但運籌之人有情。”
余寧含笑道:“那么問題來了,圣人如籌,那誰是運籌之人呢?”
“這……”鄒姓大儒頓時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腦海中傳來了游戲的提示音:“【縱橫之才】:與五名大儒級別以上的對手進行舌辯并獲勝。目前進度:1/5。”
一旁的揚姓大儒微笑著鼓起掌:“精彩,精彩,余小兄果然辯才無礙,可是你還沒有正面回應鄒兄剛才的說法,天道自然有常,圣人與天地合德,何解?”
余寧沖他點了點頭,深吸了一口氣,侃侃而談:“方才鄒先生說,天道自然有常,圣人與天地合德,與治道同體,一舉一動都與天道自然相呼應,便無喜怒哀樂,實則大謬。圣人雖然與天地合德、與治道同體,一舉一動都與天道自然相呼應,但終究圣人是圣人,又不是天道自然。圣人上體天理、下悟治道,必須順應事物而動;順應事物而動,就不可能無情。假如圣人無情、無喜怒哀樂,又何以順應事物、格物致知、感悟天理呢?”
一番話說的振聾發聵,腦海中又一次傳來了游戲的提示音:“【縱橫之才】:與五名大儒級別以上的對手進行舌辯并獲勝。目前進度:2/5。”
“【縱橫之才】:與五名大儒級別以上的對手進行舌辯并獲勝。目前進度:3/5。”
看來剛才這段言論不僅辯倒了揚姓大儒,連帶著還有一位大儒也隨之啞口無言。
裴矩這時候也開了金口,拱手說道:“裴某還有一問,既然余小兄認為圣人有情,那莊子覺得:圣人無喜怒哀樂之情,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又從何而解?”
余寧沖裴矩拱了拱手,說道:“莊子說的圣人無情,實際上是忘情于自然,與世無用方能久,此莊子與物化也。然顏淵死,孔子怮之,此身尚在,何忘于懷,以情從理,可忘情乎?孔子尚且如此,故而我認為圣人有情。”
裴矩點了點頭,笑著坐下來。
“【縱橫之才】:與五名大儒級別以上的對手進行舌辯并獲勝。目前進度:4/5。”
與此同時,豎立在一邊的玉磬再一次無風自動,發出了鳴叫。
一次玄談竟然出現了兩次金聲玉振的異象,無論結果如何,這次玄談都將會成為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