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眼中,兒子長這么大,第一次離家三天,去外地居住。直到看見兒子回來,這才放心。
姜哲從行禮中拿出兩包東西。“爸媽,我買了蝦干和海米,這個季節,那里沒什么特產。”
“不用買東西。你趕緊去洗漱。”
姜哲答應一聲,把自己換下來的衣服,全部拿去洗衣機里清洗。
他洗漱完畢,來到客廳,邊吃水果邊向父母訴說采風的經歷。
“真的,你參賽了,還入圍了?”
“呦,這是好事兒。”姜益夫婦對兒子獲獎的事情格外關注。
姜哲在讀高三之前,幾乎沒有獲得榮譽的經歷,姜益夫婦只能羨慕別人的孩子。
如今,姜哲第二次獲得榮譽,作為父母,格外高興。
“能獲獎嗎?什么時候能知道消息?”
姜哲解釋了比賽的情況,然后說道:“目前,還沒有更多的消息。獲獎的事,我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即便是有系統的安排,他也不想把話說的太滿。
“爸媽,明后兩天,我要住在畫室。”
“怎么剛回來,又去畫室?”徐麗問道。
姜哲解釋:“美術學會要辦一個匯報展,因為我有大賽入圍的經歷。所以,邀請我參加。我跟著美術學會去采風,不好意思拒絕。”
姜益說道:“這是好事,畫展在哪兒舉辦?”
姜哲說道:“在老美術館。”
“呦,這個畫展的規格可不低。”姜益說起自己對美術館的了解。
“美術館開始建的時候,是某個畫家的紀念館,后來改成美術館。現在,濱海有了更大的展館,但是,老美術館的地位始終不變。
哎,對了,畫展會對外展出嗎?我和你媽去看看。”
姜哲說:“這個畫展,一定會對外展出,否則就沒有意義了。到時候有準確消息,我就告訴您。”
姜益說道:“既然要準備作品,那你去忙吧。”
“不急,我明天再去。”
……
姜哲沒有急著開始創作。
他回到自己的房間,翻越手中的資料,考慮創作方向。
采風活動中,他看過美術學會會員們的作品,不管是非常細膩的寫實風格,亦或者是變形夸張的主觀創作,都有人專心研究。
自己的作品想要出彩,必然要有自己的特色。
他把在嵐山村拍下的照片,導入電腦,然后一張張的翻看。
他在看照片的同時,回憶自己對嵐山村的印象。
考慮了一下午時間,他有了幾個想法。
第二天,姜哲吃過早飯,來到畫室。
他按照構想,裁剪出幾張16開的水彩紙,開始為正式創作,進行色彩試驗。
感謝書友讀者的推薦票與月票。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支持。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