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美術館的人,要么是畫畫的人,要么是喜歡藝術的人。在美術館休息區畫畫的人也不多見。很多人即便想做,可能也不好意思獻丑。
姜哲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看到感興趣的形象就畫下來。
快到當天閉館的時間,他找到汪真。
“汪經理,我需要每天都待在這兒嗎?”
汪真說道:“最好是待在美術館。”
那就是可以商量了。姜哲說道:“我看今天下午人不多,也沒人找我,明天我就不過來了,有事兒您給我打電話。”
汪真看出姜哲不是開玩笑,無奈的說道:“我真是服了,你真是不在乎這個展覽?”
姜哲笑呵呵的說道:“我在這兒沒什么事兒干。”
“好,好好,隨你,有事兒我給你打電話,你可要快點兒過來。”
“放心吧。”姜哲回家,正好趕上晚飯。
父母看他回來,高興的問起下午的情況。二人回家休息一陣,疲憊感沒了,幸福感再次升起。
“小哲,我跟好多親戚朋友都說了,推薦他們去看畫展。”徐麗說道。
姜哲咽下口中飯菜:“您是不是說了,畫展有我的作品?”
“當然了,這是好事兒。”
姜哲理解父母,知道攔不住,只好低頭吃飯。
飯后散步,然后去補齊今天的學習積累。
晚上的時間,他再次構思了幾幅作品。這些作品,都是給馬術會,也就是廖姐推薦的跑馬場準備的。
按照設想,這幾幅作品的尺寸與常規尺寸略有不同,比整開畫紙更長一些。
他在幾幅作品中,設計了幾組奔跑的騎士。
畫面中心位置,就是跑在最前面的騎士,還有數位追在后面的騎士。
光線的強弱對比,在第一位騎士與馬的形象上最明顯,越往后越弱。
他畫好鉛筆稿,又畫色彩稿,但是沒有急著畫正稿。
畫展的第二天,姜哲沒去美術館,留在畫室,繼續創作。
他用一天的時間,反復實驗畫面的色彩關系。
傍晚6點,汪真給他打電話,訴說畫展的情況。
畫展的第三天,姜哲開始在畫室為馬術會創作第一幅正稿。
因為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所以,完成正稿的過程非常順利。
下午三點,姜哲站在畫架前,端詳自己的作品。
畫面中心的騎士,正在策馬奔騰。人物刻畫精細,騰起的煙霧以及奔跑速度,讓馬匹的四蹄略顯模糊。跑道上還有幾位緊追不舍的騎士,姿態各異。
整幅畫被早晨的暖光籠罩,色彩和諧,又有噴薄欲出的熱情。
姜哲覺得滿意,就給廖姐發短信。
“廖姐,我完成了一幅畫。”
不久,廖姐打來電話:“怎么樣,這三天的畫展,出風頭了吧?”
她聽到姜哲的做法后,笑的很開心。笑罷,才說道:“開幕那天,可是有不少人關注你,你要慢慢適應。建議你看看一些大畫家的經歷。”
姜哲說:“我只能說,我盡力。”
廖姐說道:“你給作品拍一張照片發到我的郵箱。”
兩人結束通話。姜哲給作品拍照片,發送到廖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