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點的陽光,給天空的云彩,波光粼粼的海面,整齊忙碌的港口,都披上艷麗的色彩。
他向胡老師打聽,得知是濱海大學藝術系的部分師生,也來參與這次活動。
老師們頓時生出一種自豪感,姜哲這批學生,果然沒讓他們失望。
這件事,就這么被定下來。
姜哲說道:“試一試,這盒工具,我已經用開了。用色粉,盡量讓畫面詳細一些。”
蘭馨看到這盒色粉上的文字,明顯不是英語,沒有接過去。
蘭馨幾人不等老師催促,紛紛找自己喜歡的角度,開始寫生。
濱海大學負責帶隊的老師看到,立刻安排自己的學生開始寫生。
他很快畫完一幅作品,審視畫面,發覺這幅畫的色彩,過于貼近現實。于是,在第二張作品上,對色彩和構圖進行改變,突出碼頭的宏偉,用色彩體現光線的變化。
姜哲對第二幅畫比較滿意,但覺得還有可深挖的地方,就開始畫第三幅。
學生們各自在位置上做好,姜哲抓緊時間,從高處拍攝登船的碼頭。
碼頭的建筑在眼前展開,隨著視線向遠處延伸,鱗次櫛比的建筑與成片的綠樹,錯落有致的分布在逐漸升高的地勢上。
姜哲和幾位同學,一直爬上最高層的船艙,尋到相對寬敞的位置坐下,等待開船。
同是學繪畫的學生,大家都知道這次寫生的目的,明白活動之后會用作品進行比較,所以,見面之后,難免存有暗中較勁的意思。
從這個位置看碼頭,是一個特殊角度。
接連拍下不同角度的照片后,其他會員陸續來到上層船艙。濱海大學的學生也來到這里,船艙漸漸變得擁擠。
平臺有幾層樓的高度,恰好可以看到港口的大部分區域。
這艘輪渡船有三層大型船艙,里面布置有一排排的休息椅,供乘客休息。
“姜哲,你看我畫的怎么樣?”蘭馨拿著自己的速寫給姜哲看。
姜哲走到扶手邊,環視四周,繁忙的港口上,停泊著幾艘大船,龍門吊和港口專用吊車,正在運轉。
同學之間相互幫忙,讓畫畫的氣氛越發融洽。
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給大家講解貨運碼頭的功能。這里不只有貨運,部分來訪問軍艦,曾經在這里停留。
姜哲聯想到這次外出采風的主題,覺得這樣的場景,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眾人來到一處寬闊的平臺上。
胡老師等幾位老師看到這一幕,相視一笑。
他們座位旁邊,有兩個方向的窗口,可以看到碼頭以及另一個方向的海面。
姜哲已經利用這段時間,畫好幾幅速寫。幾幅詳實的速寫,讓他對完成任務有了一些信心。
看到姜哲開始作畫,很多同學自覺或不自覺的也拿出速寫本。
他的畫面中,碼頭延伸方向,集裝箱的擺放位置,都變成表現空間的元素。
他用相機拍攝,仍覺得不夠,就拿出速寫本,把這種感覺用繪畫記錄下來。
這種錯覺,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負責拍照的工作人員,跟著會員們走動,拍攝他們寫生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