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放大畫面的文字,把外文一行行的翻譯成中文:“這是阿爾弗雷德丟勒的母親。1514年,祈禱周前的星期二,夜間二時逝世。享年63歲。
這些文字,看出畫家對母親的尊敬和愛。
我們今天看這張畫,首先學習丟勒造型嚴謹,用線洗練,用筆沉著堅定的造型方法。
其次,還要領悟美感和更深層次的格調。
丟勒善于抓住繪畫對象的神韻,用最少的筆墨,就能讓形象躍然紙上。
好的藝術作品,不能是炫技,而是用質樸的語言,表達最有意味的思想情感。
這張畫,就是典型例子。”
他看向學生們,說道:“我幾次臨摹這幅作品,有些感悟,想要創作好作品,必須要有真情實感,同時在畫面中,能體現普遍規律。
丟勒的作品,就是把深厚的情感,附著在質樸的作品中。
當然,這種精準有效的視覺表達,也需要長期的訓練。”
姜哲消化信息的同時,也在琢磨,蘇老師果然是在歐洲留學回來的,而且很崇拜丟勒。
蘇老師還在講述:“這種表達方式,讓看似簡單的速寫,顯得厚重,并且能上升到情感的境界中。
這就是我今天,用這張作品進行開題的原因。
類似這樣的好作品,在任何時代都不會落伍,都會引起共鳴。無論時代怎么變,有些情感是不會變化的。”
他看向眾多學生:“剛才一直是我在說,大家說說你們臨摹過誰的素描?對于素描的感悟是什么?”
因為蘇老師的課逐漸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所以先后有幾個學生發言。
蘇老師聽后,總結說道:“我剛才聽很多同學說,臨摹過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魯本斯,費欣,荷爾拜因,還有俄國畫家的作品。
大家一定有疑問,我為什么要選丟勒的作品。
除了我個人喜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丟勒的作品,沒有收到應有的重視。
在藝術史中,丟勒被稱為北方達芬奇。
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畫派,能夠被人們認識,特別是文藝復興美術三杰,能夠獲得廣泛贊譽,得益于最先有人給他們寫傳記,而丟勒等人沒有這個待遇,所以名氣相對弱一些。
從藝術角度來講,丟勒赫爾拜因這些畫家,并不弱于意大利畫家。”
接下來,蘇老師用丟勒的幾幅畫,進行分析學習。
“學習丟勒的畫,有一個訣竅,所有的筆墨,都用在重要結構上,每一筆的來龍去脈都交代清楚。對于形體結構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同時要有超強的提煉概括能力。
有同學一定問,我們現在還需要練嗎?”
蘇老師停頓片刻,看著學生們:“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非常需要。我看過你們的素描和速寫。
當然,在藝術風格和美感方面,每個人有自己的追求,但是我剛才說的這些會話的要求,建議大家琢磨,用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雖然蘇老師的授課方式接近于滿堂灌,但是,他的說話方式,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
在講述本節課的具體要求后,他說道:“因為時間原因,咱們欣賞的作品不多,大家可以抽空到圖書館觀摩。此外,我不給大家看一些當代畫家的作品,是因為他們的畫還有問題,不想你們受到影響。”
他看看時間,說道:“10點半,模特會過來。你們先做好準備。”
學生們立刻開始站起來,準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