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教授看到胡老師把那作業要求寫明白,就開始正式上課。
“大家剛才聽到了這節課的目的和要求,咱們先從寫實繪畫開始談。
藝術的起源之一,是從模仿開始的。繪畫是對自然外形的模仿,不論結果如何,人們可以在過程中,去比較、揣摩、發揮。模仿的本身就有一種趣味性,
以技巧而言,模仿的越像,難度越高;如果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就不只是趣味,而是上升到藝術的高度。
美術的特色之一,就在于能夠逼真的重現自然的形體,而這種逼真寫實有著久遠的歷史……”
秦教授依次用投影播放,埃及,西亞,希臘等古老文明的作品。多數是造形生動的雕像。
“在繪畫方面,從現存古代的壁畫、木板畫和陶器彩繪來看,技法多屬于線性的描繪和色彩平涂,與寫實還有一段距離。從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作品中,可以發展,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出現了真正的視覺寫實。”
學生們看到秦教授用投影,播放了幾幅文藝復興美術三杰的作品后。
就在大家以為,老師又要講這些名家作品時,秦教授又換上了一張眾人不太熟悉的作品。
“以前我們總是講這幾位熟悉的大師的作品。今天我們學習一下,平日里不太重視的畫家。
文藝復興時期的好作品,非常多。
我們學習色彩,學習繪畫語言就要多看一些不同的地方,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他連續講了幾幅。知名度并不高的作品。因為畫面效果與人們熟知的名作不同,所以學生們也很感興趣。
這些作品中,沒有透視規律,沒有近大遠小,沒有陰影,畫面效果,質樸,單純,神秘。
“意大利不同地區的繪畫流派,是受到了哥特藝術的影響和拜占庭藝術的影響。大量畫家沒有使用透視法,那是另外一種繪畫理念,來自壁畫。
這種理念更古老。它的美感,來自平面,裝飾,圖案,包括技法的天真質樸。”
秦教授又播放了幾幅祭壇畫的。圖片讓盡可能讓學生觀察到細節。
姜哲發現,其中有一張,還是自己給秦教授帶回來的書籍上的圖片。
“寫實的技巧,通過視覺進行傳遞。我們在學習繪畫語言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視覺因素。剛才看過的祭壇畫,原本是在教堂中呈現。
500年前的教堂,只有蠟燭光少量天光。我猜想,人們可能看不清畫面的很多細節。
那個時候的人進入教堂,不是為了欣賞藝術,而是崇拜。所以,繪畫和雕塑,是不讓你看清楚的。你看不清楚,才會有神秘感。
我們今天用另一個角度,在不同的光線下看畫面的細節,與幾百年前人們看到的效果,是有差異的。
伱們在考慮創作繪畫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光線和視覺的因素。”
姜哲最近也在思考這方面的要素,所以,在聽課時,把一些感興趣的點記錄下來,準備在練習中實踐。
接下來,秦教授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逐漸講到巴洛克,洛可可時期一些特殊的技法。除了對技法進行講解,還建議學生大膽的嘗試運用。
秦教授結束授課,休息的同時,解答學生疑問。
上午的時間,可以準備工具,下午進行寫生。
姜哲看秦教授有了空閑,就走過去,請教問題。
在聽課過程中,他發現了不少疑惑,如果搞清楚,會對接下來要進行的創作,有巨大幫助。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