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教授和胡老師的談話過程中,透露出一些他對姜哲的看法。因為周邊無人,他還囑咐胡老師,不要把自己的看法說給別人聽。
幾十年的教學經歷中,他看過不少有天賦的學生,但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浪費了天賦。所以,他既鼓勵姜哲在自己專業的道路上發展,同時也不想他因為驕傲,遇到不必要的挫折。
畫室里。
姜哲停筆觀察。剛剛完善了對于人物手部的刻畫。
在這張畫上,人物的雙手,同時展示了手心指肚與手背的機理差異。
手背有皴裂以及青筋凸起的現象,需要格外注意。
姜哲在考慮人物皮膚質感的時候,并沒有模仿古典主義畫家們的辦法,把人物畫的過于完美。
他覺得在描繪一些老人形象的時候,表現出時間的沉淀,反而更有韻味兒。所以,他會把皮膚的質感,包括老年斑等等一些不完美的特征,刻畫出來。
因為長時間盯著畫面,眼睛有些累,大腦也有些疲憊。所以,他放下畫筆,把視線移向遠處,讓眼睛休息。不自覺的,就會看到其他同學的畫。
姜哲并不知道,秦教授對自己的評價如此高。
他能夠感覺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自覺或不自覺的受到自己快速發展的影響。
一些原本就比較刻苦的同學越發努力;基礎相對較弱的同學,悄悄制定了一些更為超前的計劃。
例如,班長包括其他幾位同學正在借助畫杖,用小號圭筆描摹細節,這在之前是很少見的。還有幾位同學,用筆動作十分夸張。
有位同學手拿著畫筆最頂端的部分,非常瀟灑的在畫人物臉部輪廓線。抬筆時,順手向上一挑。
姜哲站起來,看看那幅畫的效果。
這么帥的動作,是把人物形象,歸納為瀟灑的用筆習慣。
對于這種畫法,姜哲不置可否,在他看來,有很多畫家喜歡這種放松的狀態,無可厚非。
只是,在他看來,過于瀟灑,難免失去控制。
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發現茶水已經快要見底,就端起杯子去接水。
他走開之后,旁邊有幾個同學過來觀摩。
有一位同學還仔細對比自己的畫與姜哲作品的差異。“青筋的感覺,怎么能畫的這么自然?”
由于他越湊越近,另一位同學急忙阻攔,“誒,鼻子都快蹭到畫上了。”
另一位同學說:“青筋的效果不是用筆描出來的。底色上有一層半透明顏色,外形是兩個筆觸之間,留出來的。”
“不對,應該還有一層顏色。”
……
姜哲接了熱水,端著水杯從水房慢悠悠地出來,經過花壇的路口時,聽到幾個女生嘻嘻哈哈的聲音。
循聲看去,袁曉晗和幾位女生,各自拿著衣服,從教學樓方向走過來。
袁曉晗也看到了姜哲,對他揮了揮手。
姜哲停下腳步。“這么巧,在這兒碰到。”
袁曉晗說道:“下周四,有沒有時間?你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我們那里寫生。我還可以做你的模特。
下周四,我們的訓練課,就不用刻意擺動作了。我對我們老師說過。老師也同意,你可以在我們訓練時候來觀摩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