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
姜哲聽著輕柔的音樂,等待欒玉慧的評價。
欒玉慧盯著眼前的繪畫,許久沒有聲音。
她看了半晌,把畫放的遠一點,進行觀察。
這幅畫,遠觀近看,各有不同的效果。
人物色澤,猶如一塊奶酪,或玉般的溫潤。
整幅畫,沒有油畫最常見的涂抹和堆砌的厚度。薄薄的,有條理的顏色層,卻能表現出凝重而璀璨。
欒玉慧想起了10年前的場景。
當時,自己站在臺上,對于一些細節,已經記得不那么清楚。可是,這幅畫偏偏符合自己對那時的回憶和想象。
她緩緩的把畫兒拿近一些,放好之后,看向姜哲。
“畫的真好,果然名不虛傳。”
姜哲聽到她的評價,笑著回應:“您喜歡就好。”
欒玉慧說道:“我打聽了你的作品價格,發現,我暫時買不起。”
姜哲急忙說道:“不是說好了嗎?您做模特,我送您一幅作品。
我已經與畫廊商量過,這張畫不計入他們的記錄。所以,我也簽名。您不用放在心上。”
“不行,這幅畫很好,如果不付錢,我過意不去。”
姜哲試著問道:“您可以再做幾次模特?”
欒玉慧竟然真的答應:“好。不過,有次數限制,”她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你可別想著,我能隨叫隨到。”
姜哲笑了:“您是老師,我怎么敢這么做。”
“謝謝,我真的很好奇。你這些顏色是怎么調出來的?我曾經有機會去國外,參觀過博物館。雖然我不懂畫,但是很好奇這種逼真的效果,是怎么畫的?”
她說起看過的魯本斯,維密爾以及科羅的作品。
姜哲解釋,如何不斷深入,覆蓋一遍又一遍的透明或不透明顏料,完成了多層凝結的顏料層。
“古典油畫的色采,依靠顏料覆蓋的方法,表現質地感。當然,層數的能否起到作用,也取決于技法的因素。”
欒玉慧看著姜哲,說道:“油畫的質地美,在印刷品上看不出來。有才華的畫家,會將作品升華到圖像之外的境界。”
聊天中,欒玉慧說起對繪畫的理解。
姜哲發現,欒玉慧并不是不懂繪畫。
她放下老師架子,表現出極為放松的狀態,偶爾還喜歡開個玩笑。
這一刻的欒玉慧,與在學校中教授舞蹈,以及表現時的狀態,截然不同。
欒玉慧的一杯咖啡,已經見底。她看了看手表,“不知不覺,聊了這么久。耽誤你時間了。”
姜哲答道:“跟您聊天,特別長學問,這可不是耽誤時間。”
“今天還有事,咱們先找時間再聊。這張畫,我就拿走了。”欒玉慧主動付賬。
兩個人走出咖啡館。
姜哲說道:“老師,我開車來了,送您回去。”
“不用,這里離學校很近,我走回去就可以。”欒玉慧說道:“對了,還要恭喜你,聽說你的作品入選市級的評選。祝你過關斬將,順利進入國家級評選。”
“謝謝,借您吉言。”姜哲說道。
他看著欒玉慧走向學校,自己乘車趕回畫室。
他沒有考慮下一周的素描,而是拿起一支鉛筆,開始在紙上畫草圖。
描繪的內容,是欒玉慧品嘗咖啡的一幕。
他畫了幾幅速寫,很快就找回當時的感覺。
姜哲保持最初的新鮮感,對草稿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