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現在是上午10:05。距離午飯,還有一段兒時間,先動筆劃一張畫。”嚴老師講授完畢,布置寫生要求。
寫生地點,依舊是在校園內。按照他的說法,校園內的素材,足夠畫出一批名畫。
“如果有什么問題,咱們一邊練一邊研究。”
嚴老師說完,站起來收拾幻燈機。
其他學生紛紛走出教室。
姜哲跟著人群走出教室。
旁邊的付敏心直口快,等到人群散開了一些,小聲問道:“嚴老師講的,能聽懂嗎?”
“挺難。”姜哲含糊的回應。如果說完全能聽懂,那實在是有些吹牛。
老師從巴比松畫派講到印象派,又講現代主義,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寫生時求變化,不再一味描繪物象。
但是,沒有指向性或者沒有明確目標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些困難。
姜哲看到,周圍很多同學眼中,透著迷茫。
牟星走過來問道:“姜哲,你想去哪里畫?”
姜哲說道:“先去拿工具,然后在找位置。”憑空想象,根本想不出結果,必須去校園中找找看。
“好,咱們一起去。”
姜哲去停車場,從自己的車里取出工具。
因為上午的時間有限,所以,他只拿出畫水彩的工具。
回到教學樓附近,很多同學已經開始在附近轉悠,尋找寫生景點。
付敏看到姜哲回來,提著畫箱和畫架走過來,說道:“那邊的小亭子還不錯。荷花池也可以,有同學已經過去。”
牟星建議去畫水杉和梧桐林。
姜哲轉動方向,邊看邊說:“我想先畫一幅短期練習,內容盡量簡單。”
付敏懷疑:“嚴老師講了那么多,如果畫的太簡單,恐怕不能過關。”
姜哲說道:“在畫室慢慢畫和戶外寫生,最大的差別其實時間和速度。光景變得快,必須迅速捕捉。
我倒是覺得,能夠畫出寫生的韻味兒,最重要。”他邊說邊找到可以表現的素材。
付敏兩人聽到姜哲的建議,覺得有道理,但是看看周圍的景色,似乎哪一處都有些亂,很難作為畫面的主題。
姜哲找了處臺階坐下,看向教學樓旁邊一條夾道。
夾道為東西向,北面有花壇樹木,南面靠近教學樓。
因為上午的陽光逐漸變化,夾道南面處于陰影中,北面處于陽光照射下,明暗對比特別強。
這處地點的色彩形態比較單調,所以,沒有人選擇描繪這里。但姜哲卻把視線瞄向這里。單調的景色,便于增減,而且他更想突出,在這種環境中光線變化。
他拿出速寫本和炭筆,開始畫草稿。
草稿的大小,與接下來準備創作的水彩紙,大小相同。
他在草稿上,增增減減,恰好有幾個學生,從夾道路過。
他順手就把幾個人物也畫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