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藝術史只寫開創者,只有開創者才有價值。至于模仿者,你們都明白。
大家也不必急著評論,我們再來看幾段。”
嚴老師繼續播放影像。
這段影像中的畫家一出現,大家立刻就認了出來——畢加索。
影像中的畢加索,拿著像粗炭筆一樣的工具,在墻上畫下諸多線條。
畫家打著赤膊,穿著短褲,非常隨意。用一些灑脫的線條,組成了很難明白其含義的形象。
另一段影像,是畢加索在一個類似盤子的器皿上,描繪一些非常抽象的形象。
第三段,是畢加索將一個陶罐,改成了類似鴨子的形象。
嚴老師播放完三段影像,對學生們說道:“怎么樣?有沒有受到一點震撼?
關于畢加索,你們也聽過很多的傳言,也看過一些書籍,
關于他的創作,有過很多的說法。
據今天的資料顯示,他在很小的時候,也學習過古典主義繪畫。但是,據說他父親的嚴格要求,給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他成年之后,不喜歡傳統繪畫,刻意的改變或者偏離傳統繪畫。
對比他十幾歲與成年時期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真的會傳統繪畫,后來,是在刻意的做一些改變。”
他邊播放圖片,邊進行講述。
這些圖片,是畢加索不同時期的作品。
嚴老師講述一番之后,建議學生們,換角度觀察思考,然后進行創作。
這種不設限的要求,讓很多學生直接開始考慮抽象作品。
下課后,有人還在討論,用什么樣的特殊技巧,制作畫面效果。
姜哲沒有去考慮抽象作品。
他想的延續之前的探索,通過不同的距離和角度,表現雨景。
最近幾天,他按照秦教授所說,觀摩了很多攝影作品。特別仔細分析那些拍攝雨中的攝影作品,已經有了新的創作念頭。
下午,姜哲拿著工具,來到班級畫室。
很多同學已經開始創作。
他看到一位女同學,用最大的筆刷,往畫布上涂抹翠綠色。
綠色過于鮮艷,把她的臉都映成綠色。
還有一位同學,正在往一塊兒的瓷磚,畫著一些線條,然后轉印到畫布上。
種種奇葩的辦法,一言難盡。
由于大家都在比腦洞,他人作品沒有借鑒意義,所以,都在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
姜哲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準備開始創作。
他用炭筆畫,描繪柳藝菲撐傘站在雨中的形象。這次,只表現人物半身像。
在畫好底稿之后,他在涂色的過程中,刻意模仿隔著一層水簾,進行觀察的視覺效果。
底色鋪設完畢,人物形象基本保持寫實狀態。
姜哲在進行第二遍刻畫時,開始用稀釋的顏料和特殊筆法,模仿水流的特殊效果。
嚴老師在畫室中巡視一圈,來到姜哲旁邊,停下腳步。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