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姜哲和汪真一起趕往科雷爾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位于威尼斯島市中心圣馬可廣場西側的連拱長廊。
兩人來到圣馬可廣場,因為還沒到約定的時間,可以在周圍逛一逛。
此時,廣場上的人不多。
成群的鴿子廣場覓食,為周邊古老的建筑,增加了一分靈動與和諧。
姜哲用照相機拍下一些感興趣的瞬間,汪真指著不遠處的建筑,對他說道。
“這棟博物館內陳列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前后的雕刻、繪畫和工藝品等文物。本屆雙年展的一大專題展“繪畫”在這里展出。而且,未展出的華國館原定的展廳就在這座博物館附近。”
姜哲向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說道:“等見面結束,咱們去看看。你覺得哪些展覽還值得去看?雙年展的這些展覽太分散。我不想錯過一些好作品。”
來到威尼斯的時間不長,他已經了解過,威尼斯雙年展現在已是包括視覺藝術、建筑、電影、戲劇、音樂、舞蹈等門類的綜合性藝術展覽和節日活動。
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的視覺藝術展覽全稱為“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覽”。國內美術界提到威尼斯雙年展,通常是特指國際藝術展覽。
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展覽現場,主要分布在雙年展公園、威尼斯兵船廠和科雷爾博物館三大展區,此外還有眾多較小的展廳散布在威尼斯島市各地。
“本屆雙年展共有63國參加,參展藝術家380多人。在短時間內,很難看完全部作品。”汪真說道。
兩人聊著天,慢慢走到博物館,等待開館。
在這里,可以看到館外的一塊宣傳牌。
專題展“繪畫:從勞申伯格到村上,1964—2003”。
汪真告訴姜哲,“繪畫”展覽包括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50位畫家的50幅繪畫,帶有回顧的性質,在近些年來觀念藝術、裝置、視像風靡一時之際,更顯得意義特殊而重要。
科雷爾博物館的大門打開,陸續有游客參觀者進入。
姜哲二人也跟著游客走進展廳。
展廳入口,擺著一塊展板,介紹展覽,特別解釋在當前的雙年展中,繪畫的作用是什么?
其中有句話,引起姜哲的注意。
策展人博納米斷定,繪畫是當代藝術表現的一種不可廢除的原型,盡管觀念藝術的出現引起了繪畫的缺席。
姜哲悄悄的問汪真:“我的畫,為什么不在這里展出?”
汪真說道:“我也不明白,可能是你太年輕了。你想想,第一天來看主展區的時候,和你差不多年齡的人,正在那兒表演行為藝術。”
等待的時間里,兩個人在博物館瀏覽展出作品。
不久,姜哲看到了一個熟人。是他在法國認識的很有名氣的畫家——雅克,他帶著助手,也來參觀展覽。
姜哲看到對方的視線投向自己,露出了笑容并揮手示意。
汪真也看到雅克。“走吧,過去打個招呼。”
兩方同時向對方走過去。雅克笑著對姜哲說道:“又見面了,朋友。”
“能遇見你,真是太好了。”在陌生的地方遇到了認識的人,姜哲也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