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拍賣的秋拍預展現場。
姜哲坐在椅子上走神,汪真與記者正在溝通。
汪真看到采訪姜哲的話語偏題,急忙給暗示暫停。
記者王楠向汪真解釋,采訪過程中,如果有不合適的內容,后期制作時會進行刪減的。
汪真覺得這樣不好,堅持按照商量好的內容進行采訪。
姜哲沒有插話。在他印象中,記者往往思維敏捷,會問出一些讓你難以回答的問題。
他考慮,是不是要像電視上看到的那樣,無論記者問什么,自己都用那安排好的說辭,或者,選擇系統提出的另一個選項?
他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做出了選擇。
記者和汪真已溝通完畢。
幾人回到采訪的場地,攝影師向記者示意,準備就緒。
采訪繼續進行。
“您對國內的當代藝術,有什么看法?”
此時,姜哲面對記者的提問,已經不再猶豫,他語氣平靜的說道:“咱們國家的當代藝術,發展的非常快。我自身感受是,接受多元文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思維和藝術語言,正在變得豐富……”
這段話還在預定的范圍內,所以記者只是記錄下來,等到姜哲說完,繼續問道。
“我們看到,你的作品依舊是保持了寫實風格。似乎并沒有像您自己所說,發展更多元的藝術語言?”
“我使用什么繪畫語言,是個人喜好。寫實的繪畫語言,是一種手段,用來表現的是我想表達的內容。”
記者發現姜哲回答的內容,有些超出預定范圍,同時,她敏銳的發現其中有些地方有可能引起爭議,盡管知道自己并不能決定最終發表什么,但還是記錄下來。
因為職業特點,她下意識的想要多問一些。
“您的意思是,您不喜歡抽象或者其他的繪畫語言。”
姜哲不知道為什么記者會在這個問題上繼續問下去。而且,明顯感覺到這個問題似乎有陷井。
他沉吟片刻后,說道:“不能簡單的說喜歡或者不喜歡。興趣是創作繪畫的第一動力。
此外,我創作自己的作品,同時也可以是欣賞者,欣賞一些不同風格,甚至觀點不同的作品。”
記者接著問道:“你剛才一直提到興趣。我在上學的時候,也有興趣學會繪畫,可是一直學的不好。對于我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建議?”
姜哲因為適應了采訪,變得放松,思維也越發敏捷。
他突然想到了一個有意思的解答。
“你的興趣有繪畫以及其他藝術。而且,你現在的事業,也是因為興趣,對嗎?”
“是的。”記者點頭。
姜哲笑著說道:“你把其中一個興趣發展成了事業,其他的興趣變成了愛好,是這樣嗎?”
記者說道:“是,我覺得其他的愛好沒能達到事業的高度,好像有點浪費時間。所以想向你請教專業的意見。”
姜哲終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事業一定比愛好更有高度,更有意義嗎?”
他的回答讓記者一愣,旁邊輔助人員和圍觀的人,也被這句話吸引。
“興趣,一定要幫助我們達到什么目的?很多人在自己的興趣上不一定有才華,比方說,很多人畫一輩子的畫,但他不一定能夠成為大畫家家,但是他可以過得很幸福。
能享受自己愛好的樂趣,能欣賞優秀的作品,不一定要成為什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