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準確。她說自己很喜歡藝術,但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很難成為大畫家,所以,她把事業和愛好分得很清楚。”
“有興趣,但不能在這方面獲得成功,不會覺得可惜嗎?”記者想掌握主動。
“沒有什么可惜的。有種觀念,一旦你在某件事上花費時間,就要在這件事上取得什么成就。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舉個例子,我參加藝考,以及賣畫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質疑。
比如我參加了很多學校的藝考,成績有高有低。分數低,就是浪費時間了嗎?”
“如果沒有達到自己都目標或者期望,你不會難過嗎?”記者問道。
姜哲說道:“會,但我會想開一些。如果我報考那么多學校,沒有一個錄取我,那么,說明我的才華確實不夠。
幸好,濱海藝術學院錄取了我。
在這里,我想給我的學校做一個廣告,這真的是一所很好的藝術類高校。”
記者和他一起笑起來。
姜哲繼續說道:“假使我沒被藝術學院錄取,就代表我什么都不是嗎?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都在摸黑前行著,都需要去認識自己,摸清自己的定位。所以,興趣又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我們去認識自己的途徑。
不斷的發現個發展自我,就是成長。所以,興趣和愛好,沒有意義嗎?”
姜哲的這番話說完,周圍很多人都想給他鼓掌。只是因為這是采訪現場,所以才沒有弄出聲音。
雖然,姜哲的部分觀點,他們暫時還不理解,但這些話的大概意思,讓他們感覺心里特別舒服。
大部分人是普通人,面對極個別天才的時候,總是會很絕望的。
這時候,需要理解,而不是被繼續鄙視。
姜哲現在普通人角度談愛好,讓他們有了釋放壓力的感受。
汪真很想再次暫停采訪,可是姜哲的這番話,也打動了她。
記者雖然不認同姜哲的觀點,但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話,很對一些人的胃口。
她決定換一個方向。
“您對當代藝術,特別是一些爭議比較大的,類似抽象畫等創新藝術,是怎么看待的?”
姜哲不想這樣被動提問,于是問道:“你所說的抽象繪畫,指的是哪一些作品?”
記者還真的舉出幾個例子,都是一些當代畫家的作品。
姜哲聽過或見過這些作品。略一思索,答道:“首先,請允許我糾正您的一個說法。
您剛才說的這些例子,并不全都是抽象話。
有一些作品看起來很難理解,是因為它本就沒有什么含義。也有些作品,表現手法比較古怪,例如波普藝術,超現實主義,這些作品不是抽象畫。
抽象畫,通常是色彩、符號、線條和紋理等元素的自由組合、表達。
19世紀以來,歐洲各國先后進入了工業時代,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使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隨之產生了新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抽象藝術應運而生。
說到抽象藝術,不得不說到康定斯基,抽象藝術也最早見于康定斯基的畫作,他于1910年創作的一系列取名為即興的抽象繪畫,被視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幅純粹抽象的作品,康定斯基說一個三角形的尖角和一個圓圈接觸產生的效果,不亞于米開朗基羅畫上的上帝的手指接觸亞當的手指。
康定斯基認為藝術是創作者和觀賞者的橋梁,藝術家通過自身靈魂的感知創造出藝術作品,而觀者的靈魂通過藝術作品與創作者產生共鳴。因此在抽象作品中,感情必須存在,它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形式。”
記者接著問道:“我需要怎么做,才能看明白抽象畫?”(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