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這次雙年展的熱度,不管是批評還是支持,姜哲的名字被很多人注意到。
因為雙年展的開幕在即,首都這里聚集了很多畫家和評論家以及相關的人士。
各種各樣的聚會不斷。
一個小范圍的聚會上,大家聊最近的熱點。與姜哲不對付的劉杰,也在其中。
“太年輕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這是什么地方?哪有他插嘴的余地?”
“聽說那個小畫廊還想借機會做宣傳,這下好了,丟臉了吧。”
“我估計不用等到雙年展結束,他們就要灰溜溜的滾回小地方去。”
聽到這些評論,劉杰心里暢快。
但是,多次失敗的經驗讓他更加謹慎,這個聚會上,不全是自己的朋友。
不過,他相信,這次有人踩姜哲一腳,就讓他這輩子翻不了身。
這次出手的人,遠遠比自己的能量大得多。
……
“姜哲,你好。”
時代拍賣的預展現場。姜哲再次見到那位米國畫家。
兩個人的見面,并沒有像人們印象中的火藥味,反倒非常平和。
“很抱歉,沒想到這件事情給你帶來這么大的困擾。”
姜哲品嘗著咖啡,說道:“這不算什么困擾。比起那些不被理解的畫家,我想我的情況,已經好的太多。
宣傳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注意到嗎,現在,這個目的達到了。”
“很高興你能這么想。”
兩個人聊了會兒,為了避免被人注意,又悄悄離開。
只是,兩人告握手告別時,被人偷偷拍了下來。
當天,一張級別不高的晚報上,就出現了這幾張照片。
“針鋒相對的兩個畫家,私下里悄悄見面,究竟是誰在炒作?”
這篇文章里,描述了最近一些藝術圈爭論的始末,點出了姜哲兩人。按照文章描述,這位記者無意中再拍賣會預展上,發現姜哲與那位米國畫家,在私下里交談時,非但沒有針鋒相對,反而像是朋友。
報導暗指雙方有互相炒作的嫌疑。
這篇文章出現,原本不關注的人,也開始注意姜哲和另一位畫家。
時間回溯三小時。
下午兩點,雙年展策劃委員會,陪著相關部門的高層,再次視察了世紀壇和美術館兩個主要的展覽區。
這里的工作人員早就演練了無數次,所以,會場井然有序,準備充分。
眾人經過展覽區的速度很快,對于大多數作品,只是掃一眼。
但是,一幅畫引起了幾位的注意。
在很多表現當代生活的作品中,這幅作品也能被人一眼看到。
“這是誰的作品?”
旁邊的人早有準備:“這是濱海一位畫家,姜哲的作品。”他快速簡要的說明作品背景。
“獲過獎的年輕畫家?嗯。”
高層沒有多說什么,繼續檢查。
檢查過后,策劃委員會,開始根據高層的建議。盡管明天就要開幕,但是,高層提出的問題,必須立刻改正。
隨著工作進行,一個難題擺到面前:
參與明天開幕的畫家名單。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