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船廠的某個工地上。
幾個工人坐在休息區域,喝水抽煙聊天,時不時的看向遠處,正在寫生的幾位學生。
他們的生活,與學藝術的大學生接觸較少。藝術學院的師生們來到工廠寫生,更是比較少見的情況,所以覺得很新鮮。
每當注意到有學生看向自己,他們甚至悄悄擺出自認為比較好的姿勢。
學生們已經分散到不同的工地,進行觀摩。
他們在工地中,感受到不同的工作狀態。
在學校里,無論學習多么艱苦,但是和無法和工廠的一些工作相比。
嘈雜,臟亂,危險,勞累,這都是工地當中最常見的現象,而且日復一日的工作,給工人們留下了印記。
無論以前是否了解這些工人的生活,學生們都被所看到的一幕幕震撼。
他們各自選定了目標,開始寫生。
姜哲也不例外。
盡管他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經歷。但是工廠里一些工作,還是觸動了他。
他正拿著一支炭筆,描繪剛剛從工位上下來休息的工人。
這位工人爬出工作的空間,走到休息區,一手解開工作服,一手拿起水杯,補充水份。
等到緩過了一陣兒,也顧不得有學生再看,直接把工作服脫下來乘涼。
黑黢黢的皮膚,油亮油亮。
姜哲不止看到這一個生動的形象,還有注意到很多有意思的瞬間。為了快速記錄這些素材,他沒有急著支開畫箱,而是用速寫進行描繪。
他用精煉的線條與少量的明暗關系,大刀闊斧的概括形象,結構形體塑造準確生動,既放得開又收得住。
姜哲邊畫邊觀察這些人的特點。這些工人的年齡,從他們用的水杯毛巾,吸的煙等等細節上,推測測他的生活背景。
這些都是值得一畫的細節。
整個工地上,沒有那種特別鮮亮優雅顏色,而且因為是露天工地,所以光線散亂。但是姜哲卻很有信心,把各種關系理順。
有一個工人笑呵呵地走過來看學生們寫生。
他依次看了眾人眾多學生的作品,最后來到姜哲身邊,試著搭話:“同學,你們是大學幾年級?什么專業?”
姜哲邊畫邊回應:“叔,您好,我們是大三的學生,這些同學都是油畫專業。”
工人笑著說:“你可別叫我叔,我還不到30歲。我是不是比較顯老?”
姜哲借機觀察這位工人。
留著很短的頭發,皮膚黑,長期艱苦的勞動,顯得非常健壯。但臉上的痕跡,遠遠超過他的實際年齡。
“抱歉。我叫你大哥?”
“好好,畫我們的時候,能不能把我們畫的好看一些?”
姜哲笑著說道:“您的意思是,畫的帥一點兒,是吧?”
“對,你畫我們,沒關系,把我們畫的好看一點就行。”
姜哲笑著回應:“明白,明白。”
他在自己的速寫上略作修飾,然后拿給工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