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已經給幾位老師準備好茶點。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暢聊。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內心的投射,還有一句話就說,生命的狀態決定了藝術的狀態。”魏老師先說自己的看法:“姜哲年輕,有活力,精力充沛,所以,他的一些作品,就透著青春的活力。
我看了這些風景畫,天空,海洋,森林,巖石等大自然的景象,描繪的細膩和真實,不過,最寶貴的是姜哲并不照抄與搬運大自然的景象,而是結合主觀感受去提煉大自然中的某些元素并進行優化重組。
姜哲,你去寫生了嗎?”
姜哲實話實說:“沒有,只是參照資料,進行創作。”
魏老師說道:“沒有寫生,能畫到這個程度,很不容易。
我很喜歡畫中寧靜的鄉村風景以及四季的變化,光影和色彩運用細膩通透,畫面生動。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可以走入到他描繪的風景中。另外,蛋彩技法的運用上,有自己的想法,咱們可以找時間專門探討一下。”
另一位老師等魏老師說完,對姜哲說道:“我看出了一些問題,你聽聽對不對。”
從大家開始暢聊,姜哲就一直做記錄。這種態度,讓老師們很滿意。
“你描繪的場景,都具有顯著的美洲地理環境的特色,開闊,宏大,遙遠,即便沒有大山大水,也是大場面的風景。畫面結構穩定而平衡,內容豐滿。與印象派畫家省略細節不同的是,你保留了對繪畫對象的細節描繪,還保留了現實主義的風格。
你在色彩與對光影的描繪方面,運用了印象派那些畫家的技法,又接合了一些當代的色彩研究。可惜,沒有寫生的基礎,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或者改變。
盡管你的表現手法很好,但還是讓畫面有一種電影的畫面感。
我覺得,姜哲你有必要去寫生。一個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必然對一個藝術家風格面貌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響。”
姜哲點頭,表示認同。
“這個建議好,就是有些難辦。這些畫,是為了打開市場,必然要有米國文化的特色。”另一位老師說道:“我覺得,融合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
姜哲,你觀摩米國繪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米國繪畫雖然吸收了各國的藝術營養,但是因為文化和市場的影響,很多作品過于通俗易懂,已經接近行畫。
所以,你一定要能分辨高低。”
老師們,都對姜哲的繪畫提出了意見,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意見并不一致,甚至有些觀點相互沖突。好在,大家只是討論研究沒有爭執。
姜哲也從這些建議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觀點。
他對于部分作品做了修改之后,就請汪真安排人來拍攝照片,發送給佳士得拍賣行。
幾天后,汪真來到姜哲的別墅,帶來好消息。
拍賣行對這批作品很感興趣。希望盡快把所有作品運到鈕約,甚至建議姜哲將一些草稿也送去,向公眾展示。
汪真還告訴姜哲,佳士得對這批作品很有信心,表示可以為姜哲辦一次個人作品展。
看著工作人員搬運作品,汪真信心滿滿,對姜哲說道:“你的第一次個人作品展,在鈕約舉辦,起點夠高。”
姜哲說道:“我也沒想到。”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