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了有部份作品被標示已賣出或捐贈后,對姜哲說道:“看得出來,你的作品非常受歡迎,估計你的作品銷售,會拿出一個讓人亮眼的成績。”不過,在說完了祝福之后,他話頭一轉:“最近,幾家畫廊的展覽,銷售成績都不錯,連續出現新高,也許是藝術品市場的正在變得火熱,估計你很快就會體會到。”
姜哲說道:“如果能被市場接受,也許是我的畫,符合了客戶的要求吧。”
他對方點出很多畫廊的銷售業績,似乎有比較的意思。
汪真也有感覺,急忙把話題岔開。
與杰克同來的畫家,看了姜哲的一些作品后,委婉地提出,在當下仍舊堅持寫實風格的繪畫,是否還有市場?或者說是否還有前景?
姜哲沒有爭辯,“每個人的藝術見解不同。我喜歡這種風格,所以堅持這樣創作。也許有一天,我的喜好改變,那么,我就會換一種方式。”
杰克看完了畫展,很快便告辭,似乎他只是為了來看走一圈。
汪真和姜哲照舊把這客人送到門外,看著對方上車離開。
車輛啟動,杰克透過車窗,向后看了一眼,對旁對的畫家說道。
“你看,在這里辦展,全程都沒有觀眾。我估計,結果不會太樂觀。”
那位女畫家說道:“可是,我聽說喬治先生訂購了他的三幅畫。還有一部分作品已經確定,會捐贈給一些機構和美術館。這會影響很多買家的判斷。”
杰克笑著說道:“這樣的手段,在藝術品市場里已經是司空見慣。內行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這種手段,我們早就玩兒膩了。何況畫廊銷售畫作的頻率很高。很多客戶的資金字已經被提前吸納,他這里,必然受到影響。所以,藝術品的一級市場,永遠是畫廊的主場。”
汪真和姜哲走回展廳,也在談論杰克。
姜哲來到紐約,先后去很多畫廊參觀。但是真正能夠禮尚往來,做出回應的只有杰克一個人。
他的真實想法是什么?
兩個人做出了多種猜測。
不過,從杰克離開后,陸陸續續有姜哲在認識的人,過來捧場,其中包括畫家安妮。
她一再向解釋,今天剛剛回到紐約,所以上午沒能過來。
看到熟悉的朋友,姜哲也很高興。
參觀完畢,兩人在休息區聊了很久。
送走安妮,已經是下午4點。
汪真告訴姜哲,剛才有一些人來參觀,其中有一位老人看得很仔細,一直沒走。
姜哲來到展廳,看到了一個戴著帽子,穿著老式大衣的老人。
老人留著大大的八字胡,正在觀看一幅人物肖像。
這幅肖像畫,描繪的是一個男子的側面,背影是一處海灘。
“就是這個老人,他不是我們邀請的客人。已經在這兒看了一個小時。”汪真小聲說道。
姜哲說道:“這種天氣里,還能愿意來參觀的,可能真的是愛好繪畫吧。”
他沒有過去打擾。
不久,他發現老人似乎準備離開,但是當老人注意到姜哲,便笑呵呵的走過來。
“您好,您就是姜哲?我在里面介紹里看到了你的照片。”老人主動打招呼。
“您好,我是姜哲,謝謝您的支持。”姜哲笑著回應。
老人說道。“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克里,也是一位喜歡畫畫的人。請問你在米國生活過嗎?”
姜哲搖頭,簡單說了自己的經歷。
“我看過你的作品,很難相信你沒有在米國生活,就能畫的這么生動。”老人接著這個話題,聊起了當代藝術。
姜哲邊陪著老人,聊起些藝術見解。
這位老人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對于不同的藝術很包容,讓姜哲愿意與他交談。(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