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老人被搔到了癢處。
“文化差異。畫家生長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對他的藝術風格面貌,有具有巨大的影響。米國的印象派畫家,在很多方面學習并繼承了法國印象派的繪畫的理念,例如在色彩與對光影的描繪方面,深受莫奈,畢沙羅等人的影響,但是他們的風景畫和法國印象派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描繪米國的地理環境……”
談起米國的本土藝術,老人談性更盛。說完風景畫,他指著一幅標示已售的作品,“我聽說,這幅作品已經被喬治買走了?”
姜哲心想,這消息傳播的果然很快。
他點頭應是。
老人說道:“喬治的收藏眼光的確很好,還很懂投資,所以,很多人受他的影響。雖然我對他一些做事方法不太贊同,但是這張畫,他選得很好。
這幅畫中,在房間中照鏡子的小女孩兒明顯使用了畫中鏡子的經典手法。你知道,最先使用這個手法的人是誰?”
不等姜哲回答,他自顧自的說道:“是凡艾克。他的知名作品——阿諾菲尼的婚禮。畫中一對夫妻背后的墻上,掛著一面鏡子,可以從鏡子中看到新郎新娘的后背以及畫家本人的身影,這面鏡子的出現,啟發了整個歐洲畫壇。
緊接著,威尼斯畫家提香畫了一幅名為照鏡子的維納斯的畫,同樣也用了鏡子,可以從反射中清晰的看到維納斯的面容;接下來,大畫家魯本斯也畫了一幅照鏡子的維納斯;西班牙宮廷畫家維拉斯凱茲,他是一個特別擅長畫鏡子的畫家,他的代表作,宮娥,現在已經是西班牙的國寶了。
整幅畫最有名的部分依舊是一面鏡子,但鏡子卻沒有反射出任何人的后背,是出現了國王夫婦。進入印象派時期的法國畫家馬奈也畫了一幅以鏡子為主題的作品。畫中酒保背后的鏡子,能看到酒吧熱鬧的場景……”
姜哲聽出老人有自豪和炫耀意思,不過,他說的最早使用畫中鏡的人是凡艾克,這不對。
看到老人說累了,停頓休息,他及時接住話題:“畫中鏡的手法,說白了,其實就是在給畫面增加空間啊,把本來看不到的部分,畫在鏡子里,制造出那種視覺面積。
當然,進入20世紀以后,畫中鏡就不再只是用來表現空間了,而是用來表現畫家的創意。”
老人邊聽邊休息,休息夠了,就說道:“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手法,歐洲藝術家們,玩了整整500年的手法,依然可以玩出新意。”
姜哲雖然不想打破這位老人的自豪感,但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他很快想好如何表達,既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有不會讓人難堪,畢竟,老人是來捧場的。
“藝術要求創新,您認為凡艾克最早使用了畫中鏡的手法,所以,他的作品,影響了后來者,對嗎?”
“不是嗎?”老人問道。
姜哲說道:“我也認為,凡艾克的影響很大,但是,他不是第一個使用這個手法的畫家。”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