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做示范的教師,也注意到姜哲作品的變化。
這位教師的刻畫,也進入了后半段。他在休息的時候,看了一眼姜哲的畫,頓時,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常年的繪畫訓練,把他的審美眼光鍛煉出來了,何況,姜哲的作品并不是那種難以理解的類型,所以,他能夠一眼分辨出畫的好與不好。
平心而論,僅僅就畫面給人的第一感受來說,自己的畫顯得有些平,很難突出。
想到這里,他忍不住開始審視自己之前的刻畫,真的能行嗎?
很多人在拼臨場發揮的時候,先會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心態一旦不穩,原本能做好的事情,就有可能翻車。
這位基礎部的教師,就已經到了臨界點。
他的同事和學生,看到這位教室兩次看向姜哲的畫,就覺得不太妙。可是,這時候也沒有辦法提醒。
姜哲順利完成刻畫,審視畫面后,果斷的結束寫生。
悄悄用系統審核作品。
系統給出的評價是,精品。
雖然沒達到傳世作品的級別,但是用來應對這個場面,足夠了。
看到姜哲完成作品,很多原本在關注另一位示范者的人,把目光投向姜哲的畫。
無論是帶著怎樣的心思去看,很多人都在心里贊嘆一聲。
美。
畫中的加林娜,以一個非常放松的姿勢坐在一把老舊的椅子上。一頭長發整齊柔順。一雙明亮溫婉的眼睛,看向畫外的觀眾(姜哲)。仿佛下一秒,她就會說出美妙的話語。
背景,配飾物品,都是很平常的形象,但是在姜哲的筆下,這些物像與人物十分協調。筆觸、色彩這些元素,恰到好處的展現出人物的形象與神態,少一處或多一處都會顯得不足。最讓人難忘的是畫中女子的眼神,看一眼就會陷進去。
幾位美院的老師,對比兩幅作品后,已經開始琢磨,等一會兒應該怎么圓這個場面。
基礎部的教師,又看了姜哲的畫,突然有些心灰意冷。自己的年齡比姜哲大,可偏偏在自己的主場,沒有發揮好。
俄國人特有的沖動,突然在心里迸發。他有種拿起畫筆把眼前的畫抹掉的想法。
旁邊有同事提醒他,時間快到了。
這一聲提醒,壓住他的沖動。
簡單做調整,完成這幅作品。
姜哲心平氣和的觀摩這位教師的作品。公平的說,這位老師畫的不錯,但就是后半段的刻畫與收拾,有些急躁。
美院的一位老師開始鼓掌。
有人帶頭,其他的觀眾也開始鼓掌。
有人是為姜哲鼓掌,也有人是為另一位老師鼓掌。
場面熱烈,和諧。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