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走出美術館時,有一人開始發牢騷。
“大家都參加選拔,為什么他不參與?”
同伴中也有人不滿:“人家畫的好,你還真沒辦法攀比。”
“不管結果怎么樣,怎么連過程都不走了?”
幾人正在說話,忽然聽到旁邊有人說道。
“你們如果不服氣,就拿作品說話。”
幾人有些惱怒,回頭一看,發現說話的是同班的蘭馨。
面對這位漂亮的女同學,幾個人的氣勢就軟了。“蘭馨,我們開個玩笑。”
“我們也是就事論事嘛。”
蘭馨的語氣溫和,但是沒有說場面話。
“姜哲在講創作的時候,你們也跑去聽了,現在說這個話。不覺得很過分嗎?”
“哎呀,我們開個玩笑。”
“咱們是同學,別因為這事兒鬧的生分。”幾個發牢騷的人,只好自己找臺階。
蘭馨看看到畫廊的車來了,就不再理會幾人。
她的作品因為送去畫廊裝裱,所以需要在這里等,不小心聽到同學的牢騷,這才站出來替姜哲說話。
幾位說怪話的人,走遠了一些,估計蘭馨聽不到,繼續議論:“蘭馨怎么跟吃了槍藥似的?”
“面對選拔,好多人的壓力很大。”
“我聽說她和姜哲幾個人,都在畫廊賣畫,所以關系不錯。”
“哦,這么說,傳言……”
姜哲不知道學校里又有人傳閑話。
他回到自己的畫室,就開始臨摹倫勃朗的作品。
先在畫布上做好有色底子,等待干燥的時候,用素描臨摹一幅肖像畫。
這是倫勃朗畫的他的夫人的肖像。
這是倫勃朗中年時期的作品,能體現他的一些技巧。
姜哲對照范畫臨摹的過程中,盡可能的貼近原作,體會倫勃朗的技巧。
倫勃朗的這幅畫,是在有色底子上,先完成一個比較厚的素描底層,然后在底層上再照染透明色,再薄涂半透明顏料。
倫勃朗在刻畫過程中,喜歡用一些什么刮刀,畫筆做一些特殊的質感效果,像浮雕效果。
這些手法是畫家的特點。
姜哲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一味模仿,還會琢磨如何學會并且活用。
他完成素描稿,把稿子轉到畫布上,就開始制作懸濁液、媒介劑,然后研磨顏料。
倫勃朗喜歡用懸濁液調制顏料。
懸濁液是用蛋液,鉛白粉以及媒介劑制作。
這種混合物有些像丹培拉繪畫的媒介劑。不同比例的制作方法,能做出不同的粘稠度和效果。
因為有系統的指引,姜哲可以避開大多數錯誤,盡可能準確的做出好用的媒介劑。
只有少部分材料,因為各種原因已經很難找到,只能用其他材料替代。
這就在實踐中進行嘗試。
這樣的臨摹工作很繁瑣,但是姜哲覺得可以學到新方法,所以興致勃勃。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