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稿子(素描稿和水彩畫)描繪的是一個室內場景,十幾個人分成了兩桌。一桌在打牌,另一桌在聊天。
其中大部分人都不認識,應該是俱樂部成員。有一個人站立,正在說話,其他的人在傾聽。這個人是米勒,她認識,姜哲畫的極為準確,一眼就能看認出。
背景是米式風格的室內場景。桌上擺著美酒美食等物品。
第二組,依舊是描繪室外的場景。俱樂部在草地上樹蔭下聚會的場景。畫中,有的人已經入座,有的人正在走過來。很巧妙地把每一個人的面容表現出來。米勒依舊處在主位上。這張畫的色彩接近印象派繪畫。
第三組稿子,選擇描繪聚會的一部分場景,另一部分人則是出現在米勒背后的鏡子中。這個場景的安排很大膽。
第四組稿子,描繪的依舊是室內聚會的場景,但畫面中多了一個巨大的落地窗。觀眾能夠透過窗看到室外的風景。陽光透過窗戶照進室內,讓色調變化豐富。
汪真看完所有稿子,坐到了姜哲旁邊,
這四組畫都很好,我更喜歡第四組和第一組。
第二組室外場景與第三組過于大膽,我不知道米勒是否會喜歡。另外,水彩畫的效果和油畫畢竟有差異。
你自己怎么想的?”
姜哲說:“這四組稿子,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很難做到十全十美。”
汪真建議:“你把稿子直接發給米勒,讓他自己來選,你覺得怎么樣?雖然這樣會讓你有些被動,但是這樣做更穩妥。”
姜哲考慮片刻,同意這個建議。
兩人把稿子拍照,用電子郵箱發送給米勒。姜哲又給米勒打電話。但是沒打通,只好用短信留言。
姜哲和汪真重新坐下。
“讓他來做選擇,你幫我看看這幾張畫都有沒有什么缺點。”
汪真根據自己的觀感,說了真實看法,然后指著姜哲用素描臨摹的夜巡,說道:“根據現有資料,這幅畫是倫勃朗的一個誤判?”
“什么誤判呢?”
“他想超越以前的自己,另外,他以為畫的水平高,就能被認可,只要表現好畫中最重要的人,就ok了。
可以,他被同樣付錢的團體成員們告上了法庭啊,從此身敗名裂,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姜哲點頭。這種說法,被很多人認可。
汪真繼續說道:“我做畫廊生意,所以,既要面對客戶,也要聯系畫家。我發現很多畫家,不了解客戶的心理需求和認知水平。
客戶通常都會對合作的畫家說,我想要一件高水平或者獨特的作品,看到一件我從來沒見過的藝術品。但通常來說,他們雙方之間的理解,差異很大。
根據我的研究,大多數客戶,只能夠接受,滿足他心理需求,符合其認知水平的作品,在此情況下,稍微有一點點突破,也能接受,就類似。”
汪真指著姜哲的臨摹練習:“像杜爾醫生的解剖課,就會被客戶喜歡。
每個人臉上都有光啊,非常的清晰,人物排列組合,比常見的集體肖像有些變化。
而倫勃朗呢,他是真的想要突破之前的自己,真的畫一幅所有人都沒見到過的藝術品。
可惜,在那個時代,有很多畫家可以完成團體肖像畫,所以,倫勃朗的晚年很凄慘。”
姜哲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步子不能太大?”
汪真點頭。
姜哲說道:“幸好,這次的訂制,是米勒一個人出資。他滿意就好。”(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