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藝術學院國畫專業的學生,能來參加活動的人數不多,都湊在老師周圍。
等姜哲走到近前,一位國畫專業的老師笑著說道:“你可是大紅人。我們在這兒,沒什么人過來。你一來,立刻有人圍著。”
國畫專業的學生們,看到姜哲的待遇,格外羨慕。
姜哲說道:“這是畫廊的功勞,我也是配合畫廊的宣傳。老師,你今天玩創作什么?”
老師說道:“寫幾個字就可以。”
他指了指兩排長桌:“桌子挺多,但來的人更多,估計位置不夠用。今天,這些學生們,包括很多年輕書畫家,可能連現場展示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我創作的時間不能太長,盡可能給沒機會展示的人,騰出一個位置。”
姜哲明白,能參加活動的人很多,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機會現場展示,像很多同學,只能觀摩。
他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安慰這些人。
等待的時間里,蘭馨和姜哲聊天。
從她的話語中,能聽出來,她沒有奢求那么多。“如果與這些老畫家們一起創作,我還覺得有壓力。所以,能觀摩學習就好。”
此時,姜哲看到與自己相互幫忙的那位評委也來到現場。
他帶著蘭馨去和那位評委打招呼。
蘭心聽到姜哲向這位評委介紹自己,雖然很簡單,但評委的眼神,讓她有所察覺。這里面一定有事,
只是在這個場合無法詢問。
不久,汪真過來尋找姜哲,悄悄告訴他,之前邀請的幾位朋友,也會給他幫忙。
兩人說話的時候,省美術館的正館長,還有省美協的幾位高層,陪著來自不同部門的嘉賓,走進美術館。
負責調度的人收到消息,立刻組織參與書畫筆會現場創作的人,開始準備。
原本分散在各自小圈子的人,紛紛走向兩排長桌。
兩排長桌幾乎擠滿了人。
雖然兩排桌子很長,但準備參與人數更多,導致展示的位置擁擠。
姜哲看到長桌已經被人占了,不急不慢的在原地等待。
一些學生和年輕畫家,是想看借這個機會觀摩自己喜歡的老藝術家,是如何創作的。
他們早有自己的目標,紛紛去占一個好位置,等著圍觀。
秩序變得混亂,很長時間無法安靜下來,
幾個負責現場指揮的人急得跳腳。
按照他們邀請的名單,這兩排桌子已經夠用,可是實際情況,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
參與展示的人,有的寫字,有的畫畫;有人習慣坐著創作,有人站著創作。每個人用的紙張尺寸不一樣,每個人擺放工具的方式也不一樣;因為要用墨汁,為了避免相互干擾,每個人之間的距離又要盡可能的拉開。
如此一來,原本準備參與創作的人,沒有合適的位置,甚至根本搶不上槽。
有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干脆放棄,先讓別人來,還有的人立刻來找組織方,問問他們怎么辦?
幾個負責現場指揮的人發現組織有誤,立刻安排人重新搬來一些桌子。
省美協的郭老師,忙著安排沒有位置的人,看到姜哲還站在遠處看熱鬧,立刻放下手里的事,走過去說道:“姜哲,我給你安排位置。”
姜哲說道:“我不著急,等有人寫完了再說。”
郭老師不由分說,拉著姜哲來到一張剛剛擺好的桌子前。“領導和嘉賓們馬上到,你可是我們的門面之一。”
工作人員拿來一張毛氈,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