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后,顧老師做好一些記錄,向姜哲走來。
姜哲詢問:“顧老師,您看這些石碑,是吳隱的作品嗎?”
顧老師答道:“石碑非常好,刻工精妙,以我個人的判斷,是吳隱的作品。我會把意見向上級匯報,我剛才聽說,你是想捐贈給文物部門,是吧?”
姜哲點頭。
顧老師說道:“非常感謝你的信任。我有幾個問題。”
“您說。”
顧老師問道:“你能不能對我說說怎么發現石碑的?”
姜哲簡單說了經歷。
老人想了想,繼續問:“市場附近,還有沒有類似的石碑?”
姜哲說:“我不確定,只是偶然發現的。”
“你怎么會去教材市場找東西?是有線索?”老人問的很有技巧。
姜哲知道這件事情,無法解釋的太清楚,畢竟市場可不是旅游景點。
他只能說自己家里面需要裝飾,想看看臨安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無意中發現了石碑。
這個理由,雖然牽強,但是別人也無法反駁。
顧老師聽完之后,立刻向上級匯報。
姜哲隱約聽到,老人匯報后,又申請派人在市場周圍尋找。
這時西泠印社的葉老師走過來,熱情的與姜哲握手。
“姜哲,非常感謝你,幫我們找回這批石碑。我們印社有石碑的文字記錄,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居然還能找到實物。”
這時,顧老師說道:“葉老師,人家姜哲可是說了,要捐給我們文化部門。”
葉老師笑容不變,對姜哲繼續說道:“不管最終結果怎么樣,這些石碑,是我們印社創始人的作品。能夠重新被發現,就足夠讓人高興,我打個電話,向印社匯報。”
說罷,他走到一旁打電話。
姜哲讓人重新送來一壺茶,請顧老師幾人坐下喝茶。
經過忙碌,越來越多的人圍過來看熱鬧。
歐教授問道:“您已經看過石碑,能不能給我們說說,石碑價值,這方面你可是專家。剛才有很多人問我,我解答的不好。”
顧老師笑著答道:“你已經看出來,何必謙虛。我斗膽說說我自己的意見。”
他環視周圍的人們:“在座的諸位,都臨過碑帖,學過傳統書法。
那種白字黑底的字帖,其實就是來自于石碑的墨拓。
古人刻碑,是為了紀念。
刻碑,首先是請書法家在石碑上書寫,然后由工匠把字跡,刻在石碑上。
刻字和書法家的字,大小相同。
吳隱的這套石碑的價值,是因為它有幾個特性。
首先,把這種明清時期發展起來的楹聯,刻在石碑上。其次,這是對很多書法家作品的匯編。最后,吳隱還使用了當時已經出現縮印技巧。
我們看到石碑上的字,小于原本的書法。
這種技術,是否有利于表現書法,還值得商榷,但是把新技術融入碑刻,就是一種探索。這套石碑,值得收藏。可惜,沒有找到其他的石碑。”
另一邊,西泠印社的葉老師也在向上匯報,并且建議上級,想是全力爭取把石碑放在印社進行保存、展覽。
打完電話,他一轉身,就看到歐教授走過來,示意要單獨說話。(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