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著速寫稿,問道:“你的速寫稿,大部分都有精彩的描繪,能夠看到某些形象的特征,但這兩幅似乎是過于潦草,我只能看出,好像是在模仿米開朗基羅的雕塑。”
姜哲說道:“你的判斷準確。
我是看過雕塑后,試著用草稿把它再現。
繪畫的角度是固定的,雕塑需要表現360度形態。
所以,我在這張草稿上,試圖用雕塑的手法進行表現,盡可能的畫出不同角度的形象,而且只畫輪廓線。”
弗蘭西斯卡恍然:“原來如此。處理好每個形象的輪廓線,就像圍著雕塑走一圈。
那么,這張呢?”她指著水彩稿問道:“我能看得出來,你畫的兩個人物是是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姜哲笑了。笑過之后才說道:“這是兩位大師為了修復《拉奧孔》而爭論畫面。”
“你真的試著去表現這個場景?”弗蘭西斯卡說道:“畫面右邊是米開朗基羅,他的對面是服飾華麗的拉斐爾。”
姜哲點頭。
在這幅畫上,拉斐爾顯露大半張臉,且有一部分處在陰影中。
這兩位大師都有肖像畫傳世,要記住并且經過表現就可以。
他在安排畫面內容,用了一些心思。例如,為了突出兩位大藝術家的形象,他把金主也就是當時的教皇,隱藏在拉斐爾后面。觀眾只能看到寶座、帽子和一部分衣服以及教皇手里拿著的一張圖紙。
“教皇正在看拉斐爾拿出來的圖紙,對嗎?”弗蘭西斯卡說道。
看到姜哲贊同,她繼續說道:“教皇后面的幾個人面目模糊,有神職人員的衣服,也有拉斐爾團隊學徒的服飾。這幅畫里,最有意思的是,米開朗基羅面露不屑的神情。
很多藝術家都畫過這個題材,但是你的稿子更有趣味,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方式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特別是他們的表情,你研究過當時的服飾嗎?”
姜哲說道:“我看過一些相關的資料。除了神職人員的服飾。我在稿子中,用了幾種文藝復興時期男子的服飾,還有當時流行的帽子,發型等等,其實,這些是從資料中搬來的,不知道對不對。包括這些人佩戴的匕首。”
弗蘭西斯卡聽著姜哲的介紹,觀賞這幅畫,突然生出了一個想法。
如果梵蒂岡博物館愿意收藏姜哲的這幅畫,自己若能參與甚至促成這件事情,不管是對姜哲還是對自己的事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想到這里,她甚至開始考慮如何促進這件事情,越想越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
不過這件事還是要先詢問作者的意見。
等姜哲介紹完畢,她試探著問道:“你想過,把稿子變成正式作品嗎?”
姜哲說道:“有這個想法,我會把這次旅行的收獲整理出來。”
弗蘭西斯卡說道:“我很期待,如果,我是說如果,有博物館愿意收藏這幅作品,例如梵蒂岡博物館,你會同意嗎?”
姜哲沒在意:“如果能創作出滿意的作品。我不介意捐贈。”
弗蘭西斯卡把這件事記在心里。
接下來的旅程,依舊輕松愉快。
不知不覺,火車到達佛羅倫薩。
二人來到住宿酒店安頓下來。
姜哲略做準備,就和弗蘭西斯卡趕往和此行的目標——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