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聽著介紹,想起徐悲鴻,林風眠等大畫家,曾經來這里求學,年輕的羅丹被學院拒之門外等等。
在亨利的介紹中,學院繼承了路易十四的御用美術機構,現在涵蓋了五棟建筑,桑樹庭院,兩廊建筑博物館研究樓,佩雷特樓和奇美酒店。現在,學院既是教學機構,也是博物館,還有出版社。
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來到學院門口。站在門外,能看到學院的庭院中,有一根帶有雕塑的柱子。庭院被三面建筑包圍。
亨利打電話,請來一位助教。
這位男子很年輕,名叫里奧。
里奧聽了亨利的介紹,對姜哲很熱情,開始帶著二人參觀學院。
“美院本身就像是一座藝術品,院內長廊甚至是不起眼的墻上到處可見古代壁畫和雕塑珍品,如同進了一座藝術博物館,那些歷史遺留的痕跡會在不經意間帶你回到過去,從羅馬時代到文藝復興,從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高聳尖塔到古典主義的夸張和對稱,歐洲300多年來的各種建筑風格在這里你都可以找到……”
姜哲邊走邊看,看到學院的建筑和設施,聽邊看邊聽,聽到本地人口中的歷史
“……15世紀中葉,法國已成為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開始變得富強,文藝復興之后,接過藝術的大旗,開始引領世界藝術風尚……”里奧從路易十四的美術,建筑學院,講到美院的變遷。”
“1816年,政府決定讓美院在塞納河左岸安頓下來,與盧浮宮遙遙相對。”
姜哲在參觀過程中,看到了一些師生,也看到了學院的建筑,繪畫等諸多藝術作品。但是,這里的建筑和氛圍,總是帶著一點年久失修的感覺。
里奧講述學院課程的時候,只是做了簡單描述,可以概括為導師工作室的學習形式。
姜哲沒能仔細觀摩不同專業的教室和畫室。
在校園的各個樓里,畫室,行政辦公室和藝術珍藏室,有互相不理睬的感覺。
參觀的時間很短。
結束參觀時,姜哲照例送上禮物。
里奧拿了一些學院的招生資料,送給姜哲。
參觀學院的過程,就是從充滿期待,到驚訝,再到沒滋沒味的一段經歷。
盡管有些失望,有些問題依舊沒明白,姜哲還是請亨利吃午飯,表示感謝。
亨利對午飯很滿意,在喝了一杯香檳后,對姜哲說出了心里話。
“……1968年5月,在法國巴黎的五月風暴中,美術學院被砸得體無完膚,眾多古典建筑的模型實例被砸得粉碎,一些繪畫作品被破壞,只有一些斷胳膊少腿的古典雕塑,遺留下來。
從此以后,很多人認為,巴黎美院就被認為不復存在了。當然,造型藝術課和媒體藝術教學,延續下來。今天,你應該也看到了,美院和建筑學院共存。如果你愿意申請學院的研究生,我會盡可能的幫你,但是,成功的幾率有多大,誰知道呢。”
姜哲第一次聽到這些信息,有些無語。
“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感謝您的幫助。”
午飯結束,姜哲和亨利分別,打算去散散心。
沿著左岸一路走來,他見到了精致的建筑,同時也看到了一些破落的細節。
不知怎么就想起了關于左岸這個詞,在國內的運用。
在很多文青的宣傳下,左岸這個詞,代表浪漫和文藝。在房地產蓬勃發展的年代,很多小區都還會帶有左岸一詞。
但是,在今天的交流中,得知左岸最早是破落者聚集的地方。
如果把這個概念帶入到一個個新小區的名字中,會是什么效果?
姜哲想到那些左岸的名字,心情突然好起來。(本章完)</p>